根據2009年的理性監測,我國農產品質量總體上安全可靠。近日,在由工信部等8部委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層論壇上,農業部官員如此表示。
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年來,各監管部門都表態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為何食品安全形勢與老百姓感覺有差距呢?
企業中僅三成有生產許可證
農業部總經濟師張玉香當天表示,加快法規制度建設,還要加大監管執法力度,不斷強化檢測檢驗。根據我國理性檢測,2009年蔬菜、畜產品、水產品檢測合格率分別達到96.4%、99.5%和97.2%,張玉香表示,我國農產品質量總體上是有保障,是安全可靠的。
但據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透露,我國現在有40多萬家左右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獲得生產許可證的共有12萬多家,有16萬多家什么證照都沒有。
他表示,食品生產加工的企業規模都很小,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解決問題,真真切切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要完善監管制度,食品加工企業要加快結構調整、建立誠信體系。
在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治上,全國工商總局的統計數字是,一年來,全國工商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683萬人次,檢查食品經營商戶1507萬戶次,檢查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各類市場31萬次,查處食品違法案件2.1萬件,食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安全標準不統一執法難規范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表示,盡管食品安全法在理順監管體制方面做了努力嘗試,但是仍然沒有改變分段管理、過度管理的問題。一方面食品安全法與眾多的法律法規出現諸多的交叉、重疊,造成各部門交叉管理比較多,目前各個部門基本上是各管各段,如果協調不好,就會出現有利益的搶著管,沒利益的不想管,結果出現沒人管的局面。
其次,食品安全標準統一化進度有待加快。雖然食品安全法已經明確要制定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但遲遲不見出臺,而且在原有基礎上,幾乎每個監管機構都有權制定相關的食品安全標準。造成目前標準制定泛濫,甚至出現了統一事項,不同機構重復制定標準,甚至還有標準打架的現象。
三是食品安全執法需要進一步規范。因為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和檢驗規范尚未出臺,導致目前食品監督抽查混亂情況比較嚴重,需要盡快建立一個統一的食品抽檢程序,確定統一的食品檢測機構,執行統一的食品安全監測標準,明確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發布機構。
風險監測網絡將延伸至農村
業內人士表示,小農經濟、分散種植和養殖是影響中國食品安全統一監管的主要制約因素,生產加工企業小、散、多以及個體作坊式的生產方式給食品安全監管帶來巨大挑戰。要改變現狀,誠信建設和結構調整是長遠之計,但當前更重要的是加強監管。
據悉,農業部今后將一手抓執法監管,一手抓農業標準化生產,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從根本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衛生部將爭取在今年年底建立起覆蓋食品生產經營各環節和各省、市、縣并逐步延伸到農村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
衛生部副部長尹力表示,我國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年來,衛生部積極做好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工作,構建部門間食品安全信息溝通平臺,并抓緊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規。
目前,衛生部清理廢除了23件原有的部門規章,成立了第一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完成了乳品安全標準清理整合工作,同時開展了食品中農獸藥殘留、有毒有害物、致病微生物、真菌毒素的限量標準,以及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基礎標準整合工作,成立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開展了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工作。
在食品安全整頓工作上,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衛生部組織開展了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專項整治活動,查處了一大批食品重大違法案件。他表示,下一步衛生部將督促食品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加快食品安全標準清理修訂工作。
而商務部則將用三年左右的時間,率先在全國36個大城市以及部分有條件的城市建成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肉類、蔬菜流通機制體系。可追溯機制曾在奧運期間推廣,但是奧運之后這項制度并沒有堅持下來。
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表示,商務部還將加強生豬屠宰、酒類流通和餐飲業等重點行業的管理,認真落實《豬肉屠宰條例》,嚴格屠宰企業的準入制度,鼓勵引導生豬屠宰廠全面實行規模化和標準化的生產,提高肉品質量的安全保障能力。
同時,實現酒類流通全過程的管理,全面提升酒類流通行業的管理水平,督促餐飲企業建立監管制度,加快推進主食加工配置的改造和建設。
商務部還將認真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指導各類食品市場建立食品經營者協議準入和管理制度,明確市場開辦者和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最終達到綠色市場可追溯的系統建設。 來源于:法制日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