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2010年南極磷蝦產量將比以往年份增加一倍。然而,對全球磷蝦產業的主要參與者而言,如何將這些漁獲物轉化為企業利潤,使其真正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目前依然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盈利模式是成功關鍵 磷蝦具有不同尋常的營養價值,對于水產飼料行業和營養保健品行業,這種體態嬌小的甲殼類動物中蘊藏著巨大的利潤并且可能會給這些行業帶來全新的變化。因此,國際實力集團巨資投入南極磷蝦產業,大量投機資金也駐留其中,用真金白銀豪賭磷蝦。在2010年,參與磷蝦捕撈和加工企業或許能夠為這一產業找出盈利的模式。 南極磷蝦的資源量估計為5億噸,但是為了保護磷蝦資源和以磷蝦為食物的其他物種,捕撈量被限制在其中的極小部分,然而從1960年開始磷蝦探捕以來,迄今為止尚未有任何一家不享受政府補貼的商業性捕撈公司前去申請這些寶貴的配額。 在最近的幾十年間,磷蝦的年產量一直徘徊在10萬噸~12萬噸之間,與二十世紀80年代的捕撈高峰期每年50萬噸的產量不可同日而語,當時,前蘇聯派出了由國家財政支持、規模龐大的船隊從事南極磷蝦捕撈。 人們從開始大規模捕撈磷蝦至今已有半個世紀,盡管在利用磷蝦制作蝦粉、蝦油、提取酶和蛋白質的技術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仍然有大量問題尚待研究和解決。 大量文獻資料記錄了從事磷蝦產業的困難與艱辛。巨額的成本,物流和后勤保障困難,加工工藝復雜以及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南極磷蝦的捕撈和利用成為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產業。另外,涉及磷蝦產業的企業,如果不能像先前那樣得到政府補貼就無法募集到生產和經營所需要的巨額資金。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CAMLR)是由25個成員國組成的國際組織,負責南極地區漁業資源的管理。該組織的執行秘書丹齊爾·米勒說:“假如你在15年前問我南極磷蝦產業的前景,我可能會說,2010年南極磷蝦產量將會達到100萬噸,但實際進展情況比當時的預想要緩慢的多。” “國際金融市場不穩定,原油價格的大幅波動以及諸多技術問題制約了南極磷蝦產業的發展,漁船和捕撈技術可以并且正在得到不斷改進,然而,就目前而言,南極磷蝦產業仍然需要巨額資金來推動,盡管該產業具有市場潛力,但因資金需求巨大,要取得突破性進展,路途仍十分遙遠。” 2007年~2008年度的捕撈季節,只有6個國家8艘漁船參與了南極磷蝦捕撈,總產量為12.5萬噸,而2009年的捕撈情況也不夠理想,總產量僅為10萬噸。 挪威、日本、韓國、波蘭、俄羅斯和中國的大型拖網漁船都參與了2010年度的南極磷蝦捕撈,烏克蘭等國也在積極準備參與這一產業。 南極磷蝦產業進展緩慢并非因為參與者完全無利可圖。2009年度,南極磷蝦產品,包括磷蝦粉、冷凍條蝦、蝦丸、蝦油和其它營養保健品的總產值估計約為3500萬美元。當然,這些產值與參與者近幾年的巨額投入相比是不相匹配的。 南極磷蝦,這個世界上單一物種中生物量最大的無脊椎動物,目前的總可捕量(TAC)被限定為600多萬噸,由此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即使上述的可捕量全部完成,南極磷蝦資源依然是一座尚未開采的“金礦”。 根據南極和南大洋聯盟的統計,2008和2009年度,在CCAMLR管轄的主要水域,收到各國上報的計劃捕撈量為36.3萬噸,與2009年的87.9萬噸相比明顯下降。 CCAMLR執行秘書丹齊爾·米勒說:“從過去幾年間收到的各國上報計劃捕撈量中可以看出,參與者對磷蝦產業的前景過于樂觀,期望值過高。2008年共收到20多條漁船上報的捕撈計劃書,參與國都希望創造新的記錄,但是其中不少因為資金耗盡而不得不中途退出。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情況是,許多可靠的跡象顯示了磷蝦產業的利潤所在,并且參與者的資金狀況比以前略顯穩定。預計在2010年的捕撈季節,中途退出者會有所減少。” 2010年,由于新進者攜巨額資金參與角逐,磷蝦產業也許將會出現多年來最具戲劇性的變化,專家預測2010年磷蝦的產量將會在2009年10萬噸的基礎上翻一番。 2010年1月,挪威磷蝦海產品公司(Krill Sea products)派出1艘133米長的漁輪“ThorshΦvdi號”參與南極磷蝦捕撈。該船由貨輪改裝而成,投入使用后將開始嘗試使用安裝在船上的加工設備直接對漁獲物進行加工,從磷蝦中提取高端蛋白和魚油。 Tharos公司是一家總部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專門從事漁業生物工程技術咨詢和中介業務的公司。迪米特里·斯卡拉波茲是Tharos公司的總經理,根據他的預測,由于2010年參與南極磷蝦捕撈的漁船數量有所增加,今年的磷蝦產量將比去年長70%~100%。“人們對于磷蝦的資源狀況和活動規律目前尚未準確掌握。預測下一年度誰會成為這個行業中的贏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肯定會有一、二艘磷蝦捕撈船會有不俗的表現。” 資源管理仍待加強 磷蝦的汛期從當年12月至次年的8月,高峰期是4月~7月。漁場的位置包括FAO統計圖上的南極海域48區,以及向外稍作擴展的58和88區。 CCAMLR認為FAO對漁區的劃分存在弊端,CCAMLR仍然堅持以最有利于生態環境的原則劃分漁區以及對磷蝦捕撈進行科學管理,因為這一地區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和來自非政府組織(NGO)的壓力正在不斷增加,所有的參與者仍然需要就確定最佳的捕撈區域達成一致,以保護以磷蝦為食物的企鵝、海豹、鯨魚和海鳥。 丹齊爾·米勒說:“在我們的監管范圍內,我們認為,在南極海域的48區,磷蝦捕撈量應限制在62萬噸以內,這與我們所知的歷史最高捕撈量不相上下。在西南大西洋海域,如果有捕撈船進入作業,CCAMLR認為,需要確保這樣的捕撈活動處于國際組織的監管之下。 “如何為參與者預先分配捕撈區域,以便使捕撈量接近控制目標水平,這確實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但直到目前尚未找到較為完善的解決方案。 “如何進行配額分配則是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對此的爭執與質疑一年比一年激烈,而且今后還會變得更加棘手。” 在最近召開的CCAMLR第28屆年會上,與會者著手制定2010年度的磷蝦捕撈配額,并且在2009年11月6日的末次會議上宣布。盡管2009年度的捕撈產量不盡人意,丹齊爾·米勒依然認為,南極磷蝦捕撈產量在未來3年~5年內將達到25萬噸。 “我們知道磷蝦正在被用作人類的食品和水產養殖飼料,對于醫藥保健品產業未來的需求量還無法預測。最近10年來,市場上每出現一種新的磷蝦保健產品,它馬上就被說成對每個人都具有抗衰老作用。你可以想象出磷蝦保健品市場的熱鬧程度簡直就像無人管理的集市。南極資源管理委員會所擔心的問題正在于此。 “磷蝦產業的潛力十分巨大,盡管仍存在很多爭議。另外,該產業的經濟狀況不穩定,也缺乏透明度,業內人士對自己的成本和盈利情況守口如瓶,不愿透露。我無意了解他們的財務狀況,但是這種情況對我們預判產業的發展和采取預防措施造成了困難。” 競相開發高端產品 二十世紀80年代~90年代,磷蝦的終端產品是飼料等級的干燥蝦粉,冷凍原料蝦、食品級去殼蝦肉和釣餌,用磷蝦作為水產養殖飼料的輔助配料是磷蝦產業的主要驅動力。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市場對醫藥等級的磷蝦油和磷蝦蛋白質提取物的需求快速增長,磷蝦產業抓住了這一機遇,磷蝦油和磷蝦的蛋白質提取物中含有豐富的磷脂,因此吸引了營養保健品行業的高度關注。同時磷蝦保健品市場的快速發展與其他海洋生物保健品形成了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Aker Biomarine公司是挪威一家海產品捕撈和加工的企業,從事高端磷蝦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已有多年。僅2009年,公司就銷售了100噸左右的磷蝦油保健品。 Aker Biomarine 公司為了獲得磷蝦油產品在歐盟地區的銷售權,用競標的方式取得了由海洋管理委員會(MSC)頒發的創新水產食品生物安全證書,成為全球第三家獲得歐盟頒發的此類證書的磷蝦油產品生產企業。這一事件之前曾在業內引起許多爭議。 挪威的奧科拉集團(Orkla Group),2009年通過一家生產鱈魚肝油的Axellus公司向法院提交了一份訴狀,要求Aker Biomarine公司停止在市場上銷售其superba商標的食用磷蝦油產品,理由是Aker Biomarine公司夸大了其磷蝦油產品的營養價值。2009年10月奧斯陸法院宣布不受理奧科拉集團的訴訟請求,Aker Biomarine公司隨即宣布公司在磷蝦油市場準入方面取得了“全面勝利”。 Aker Biomarine公司董事長之后對此事發表評論,他說:“鱈魚肝油的生產商把我們生產的磷蝦油視作威脅,對此我并不感到奇怪。與鱈魚肝油相比,公司生產的‘superba’品牌的磷蝦油含有更多天然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同時我們的產品具有100%的可追溯性。” 挪威的Aker Biomarine公司和加拿大的Neptune Technologies公司目前是兩家全球主要的醫藥等級磷蝦油生產企業。Aker Biomarine公司稱,市場對磷蝦油和磷蝦粉的需求不斷增加,其中美國市場的增長最為強勁。2009年第二季度,公司向美國出口了15噸superba品牌的磷蝦保健品。 摘自:中國漁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