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至周五,國內整體商品市場出現了快速大幅調整,這主要是由于近期商品市場的過快上漲已令商品價格產生了部分泡沫,加上市場存有國家將逐漸收緊信貸政策的預期,以及部分多頭借機獲利平倉離場更是加劇了市場的波動。不過,連豆主力1009合約在上周五快速下探至3950元/噸左右時,隨即出現了快速反彈,由此可見,3900元/噸的價位將是近期國內豆價的強支撐區域,加上CBOT大豆在60日均線處的技術支撐力度較強,后期連豆有望繼續振蕩上升。 中國需求令美國大豆出口銷售旺盛 自進入2009/2010年度以來,隨著美國新季大豆的收獲,美國大豆出口銷售量持續增加。據了解,截至去年12月31日,美國在新的市場年度里共完成大豆出口3227萬噸,達到上一年度全年出口銷售量3607萬噸的90%,其中已出口裝運1975萬噸。而占了美國大豆61%以上出口份額的市場是中國。由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國對豆類和油脂的消費量增長較快,而中國國內大豆年產量不足1600萬噸,消費總量則超過5000萬噸,這巨大的供應缺口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中國在去年共計進口大豆4255萬噸,其中進口美國大豆的數量超過了2100萬噸。另外,截至去年12月末,2009/2010年度美國共計向中國出口大豆1976萬噸,其中已裝運1291萬噸,當前仍有600多萬噸的美國大豆有待2010年年初裝運到中國。因此,中國對大豆的旺盛需求將成為推動美國大豆期價繼續上漲的動力。 大宗商品牛市促進了豆類價格的上漲 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各國均采取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手段,增加了金融市場流動性,抑制了信貸緊縮。因此,去年全球充裕的流動性造就了商品市場的大牛市。自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國內外商品市場更是出現加速上漲走勢,牛市翹尾特征明顯。在這輪商品牛市征程中,豆類也受到資金的熱捧,尤其是在美國大豆季節性出口銷售旺季階段,資金更是大量增持多頭頭寸,如指數基金持有的CBOT大豆凈多頭寸已經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可見資金的推動作用是豆價上漲的直接動力。 全球大豆豐產預期對價格形成一定壓力 市場預期今年3月份之后,隨著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新季大豆上市,將給全球大豆市場帶來一定的供應過剩壓力。2008/2009年度,南美大豆出現大幅減產,其中巴西大豆產量減少到5700萬噸左右,阿根廷大豆減產到3200萬噸左右。而2009/2010年度,由于南美大豆種植面積穩定,加上未出現大的天氣災害,因此,預期今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將可能分別增產至6600萬噸和5300萬噸,將創下歷史最高產量記錄。另外,由于2009/2010年度預計美國大豆種植面積也將大幅提高至7750萬英畝,預計產量可能高達9034萬噸,也將創出歷史最高記錄。所以,預計全球大豆供應將在2009/2010年度達到2.5億噸,較2008/2009年度大幅增加4000萬噸以上。另外,全球大豆消費量預計僅僅在2008/2009年度2.2億噸的基礎上增加至2.33億噸,遠不如產量增幅大。如此高的增產幅度將使得全球大豆供應相對過剩,將給市場帶來一定的壓力。市場預期,這部分壓力將在今年3月份隨著南美大豆的大量上市而變得逐漸明顯。 美元走勢仍存在變數 由于當前美國經濟相比金融危機時已經大有好轉,美國正在考慮何時退出經濟刺激方案,因過度充裕的市場流動性也可能制造通脹,從而給經濟帶來新的潛在風險。因此,今年美國政府對于貨幣、利率等市場的調控政策將對美元走勢產生較大的影響,未來美元的走勢存在較大的變數,其對商品市場的影響仍具有不確定性,后期值得重點關注。若美國政府通過加息等措施調控貨幣市場,則美元可能出現較大反彈,至少存有反彈的預期,并會對商品市場產生一系列影響。 綜上所述,后期豆價上漲將因市場多空因素交織也變得振蕩反復,預計在今年3月份南美大豆上市之前,CBOT大豆仍將以持蕩上升為主,主要是由于中國旺盛的需求仍會推動美國大豆出口銷售增長。不過在南美大豆豐產并大量供應市場后,中國將會把購買注意力逐漸轉向南美大豆市場,此時美國大豆出口銷售旺季也基本結束,預期屆時CBOT大豆期價將出現調整。在此期間,我們應注意美元走勢對整體商品市場的影響,若美元出現大幅反彈,或將使得大豆市場調整時間提前。但在此之前,尤其是中國迎來傳統節日——春節前后,預計豆價仍會呈現振蕩上漲的翹尾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