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調控和通脹問題是影響市場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季度中可能把價格波幅擴大;
2、和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去庫存化”對應,2009年夏季末開始全球涌現出庫存再造的趨勢,尤其是中間商和終端,這是需求的增加,是這個階段影響價格的又一重要因素;
3、2009年自年初到年末的上揚屬于商品價值重估的過程,2009年的投資考慮更多的是價值,而2010年這一因素依然是較好的投資依據;
4、2009年大豆收購政策的公布對大豆市場利多,加大了大豆的波動區間;
5、由于國家的收儲政策,總體認為價格目前處于大的底部區間。
2009年第4季度的報告中,我們預計豆類在11月末至12月初可能會因為到港大豆的增加而出現調整,而在此之前的時間里,豆類價格總體保持穩中上揚的趨勢,而且我們預計美國豆油會強于豆粕,國外豆油會強于國內豆油,而國內豆粕和豆油的強弱關系比較難以判斷。從目前(12月初)的情況看,10-11月份的價格趨勢和我們預期的相差不大,只是比我們預期的價格上揚啟動時間要早兩周,而且國內外油、粕之間的強弱關系也符合我們的預期。雖然12月初價格受到了一定的壓力,但是仍沒有調整的意味,在整個市場通脹預期濃重的情況下,調整的幅度可能會很小。2009年第四季度豆類價格上揚啟動的時間是10月初(CBOT大豆),這比我們預期的時間要早了大概兩周的時間,分析主要原因是我們對天氣考慮不足,10月初的天氣問題導致了美國大豆收購延誤,激發了價格上揚,在經過連續的幾個交易日的大幅上揚后,于10月13日后開始了為期20個交易日的調整,我們認為這個調整期才是美豆上市前市場對產量龐大預期的消化期,是夯實大豆價格底部的最重要階段。第四季度的豆類市場也有利空出盡的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