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生產癱瘓
母豬在產仔前或產仔后突發的一種四肢麻痹、行走困難、重者導致站立不起的一種病癥。產前偶有發生,多在分娩后數小時即發生,但以產后2—5天多發。 一、 病因 1、懷孕母豬日糧中鈣、磷、維生素d的需要不足或失調。 2、懷孕母豬隨著胎兒的生長,胎兒的增多壓迫腹腔器官,影響胃腸活動和消化、吸收功能。 3、經產母豬,尤其是年老母豬,產仔比較多(10頭以上)骨鹽降解速度快則易發生本病,另還有每次妊娠、分娩、哺乳缺鈣的積累,而發病。 4、母豬產前、產后運動不足,光照少,圈舍小,長期睡臥。 二、 臨床癥狀 多在產后數小時發病,但產后2—5天都是此病的多發期。輕癥者勉強站立,走路搖晃,有時以嘴拱地;重者臥地昏睡,強行站立,只能靠前肢爬行,后肢拖地,骨骼及關節變形,針刺局部肌肉反應遲鈍或無反應。 產前癱瘓,母豬后肢起立困難,長期臥地,知覺反射,食欲、呼吸、體溫均正常,強行使之起立后,步態不穩,后軀搖晃,病程拖長,瘦弱,患肢肌肉發生萎縮。臥地長久,則發生褥創,敗血死亡。 產后癱瘓,食欲減退或廢絕,糞干少甚至停止排糞,體溫偏低,呼吸淺表,精神委頓,昏睡,對周圍事物無反應。強之行走,步態踉蹌。后軀麻痹,最后喪失知覺,四肢癱瘓,臥地不起,逐漸消瘦死亡。 三、 診斷 了解平時飼養管理情況,根據產前和產后的特有癥狀,同時應注意與鈣磷缺乏癥、腰椎、肌骨骨折等病鑒別可確診。 四、 防治措施 妊娠母豬在日糧應考慮鈣磷和維生素d的比例,保證運動充足和充分的光照,圈舍保持通風和干燥。對發病豬加強護理,多加墊草,每天翻身2—3次,避免跌倒摔傷,圈舍溫度適宜。 1、10%葡萄糖酸鈣50—150毫升靜脈注射,藥液不能漏入皮下,最多不超過三次,或維丁膠性鈣2—4毫升、維生素b18毫升,b125毫升,混合,每日2次,連用10天。 2、強心補液:5%葡萄糖氯化鈉500—1000毫升、20%安鈉加5—10毫升、維生素c5毫升,混合稍加熱,1次靜注。 3、發生便秘,用硫酸鎂(或硫酸鈉)20—40克,液體石臘50—100毫升,魚石脂5—10克,加水300—1000毫升,灌服或腹部按摩及灌腸(若已發展廣泛性的腸便秘,按摩及灌腸效果差),應注意二種方法不能同時進行。口服健胃酊20毫升。肌注新斯的明2—4毫升、維生素b14—6毫升。 4、為了補充哺乳仔豬期間母豬對鈣的需要,每天用乳酸鈣3—5克、魚肝油丸5—10丸,1天1次,連服10天,為補磷,每天喂麥麩1—2千克。 5、在母豬不能站立時,應鋪墊干草,并每日翻身2—3次,如發生褥創,每天用0.5%高錳酸鉀液、0.1%新潔爾滅液清洗創面后,涂碘仿魚肝油(1:10)并蓋敷料。 6、也可用中草藥、乳房送風療法治療,對神經麻痹性癱瘓、風濕性癱瘓應對癥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