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子宮脫垂 【概述】 子宮脫垂在分娩后數小時內發生,因這時子宮尚未收縮,子宮頸開著,子宮體和子宮角容易由正常位置沿陰道壁脫出。 【病因/病原】 孕豬年齡較大,平時精料太多,如平時缺少運動、豬舍地面斜度過大、母豬后半身經常處于低位,促使子宮移至骨盆腔中,胎兒過大,胎膜積水使子宮過度伸張,或年老衰弱,肌肉緊張性降低時或分娩時子宮收縮弛緩,均能引起子宮脫垂。 【病因附圖】 【流行病學】 【病理學】 【病理學圖】 【癥狀】 子宮不完全脫出時,病豬在站立時常作排糞狀,如弓背、尾上舉、腹壁收縮等,此時如以手指伸入陰道,常可觸及子宮角的部分,在病豬臥下時,往往可見陰道凸出,如鵝卵呈拳頭大的鮮紅色球狀物,子宮完全脫出時,癥狀顯而易見,脫垂的子宮呈紫紅色,象一段腸子暴露于陰門外。根據粘膜上有許多橫褶可以認出是子宮,若脫出時間較長,常形成水腫或糜爛。由于脫出的子宮擠在尿道常可引起尿閉,繼發尿毒癥。 1.不完全脫出 母豬分娩后,弓腰努責,頻排糞尿,陰戶稍腫,伸手人陰道可摸到內翻的子宮角,突出于子宮頸口或陰道內。有時陰唇張開,可見凸出鮮紅的球狀物。如此時不及時整復,很快即會全部脫出。 2.完全脫出 陰門露出長圓的囊狀物,脫出不久子宮黏膜即呈暗紅色并水腫。如時間較久,部分干燥破裂,或部分黏膜發、紫潰爛,并粘有泥土、碎草,甚至糞污,常見破損處流血液或血水。 【癥狀圖】 【診斷】 分娩后仍有努責現象,陰道內有肉球樣物(不完全脫出)。完全脫出時,陰門外可見灌腸樣的紅色內翻子宮,粘膜水腫、淤血,有破損,并粘附有碎草、泥土和糞污。 類癥鑒別: 陰道脫出:相似處有陰門脫出1個肉球樣物。不同處:手入陰道檢查,凸出物與陰道壁之間沒有空隙,且多在產前發生。 【治療】 1.使豬前低后高站立保定,后軀抬高固定在長板凳上,有利于子宮向里送。 2.用青霉素80萬國際單位(先用10毫升蒸餾水稀釋),再加2%普魯卡因10毫升混合后注入后海穴(進針5厘米),以減輕母豬整復時努責。 3.用2%明礬水或0.5%高錳酸鉀水或1%新潔而滅水洗凈脫出的子宮黏膜,洗凈后放在消毒過的塑料布上,避免洗凈后再次碰著地面被污染。在準備送人子宮時,在黏膜上霉素油劑。 4.還納時,將子宮角先向里翻,至使豬前低后高站立保定,后軀抬高固定在長板凳上,有利于子宮向里送。 5.用青霉素80萬國際單位(先用10毫升蒸餾水稀釋),再加2%普魯卡因10毫升混合后注入后海穴(進針5厘米),以減輕母豬整復時努責。 6.用2%明礬水或0.5%高錳酸鉀水或1%新潔而滅水洗凈脫出的子宮黏膜,洗凈后放在消毒過的塑料布上,避免洗凈后再次碰著地面被污染。在準備送人子宮時,在黏膜上霉素油劑。 7.還納時,將子宮角先向里翻,至子宮體時,再壓擠進入陰戶,再用消毒過的木棒或用手臂(大母豬)送入腹腔。 8.子宮送人腹腔后,為防止再次脫出,應將陰戶作鈕扣狀縫合。在粗絲線的一端拴一紐扣,將陰戶自上至下分縫4針。先在陰戶右側距陰裂1.5厘米處下針刺人皮膚,針在皮下潛行0.5厘米,于距陰裂1厘米處將針刺出皮膚。將線拉緊,使陰門完全閉合,而后再拴1個紐扣并拴牢靠,以防子宮再次脫出。6.如子宮因脫出時間較久有潰爛,或送入困難,也可切除子宮。也可先用水洗手,浸入2%來蘇兒液中約5分鐘,再用70%酒精消毒,涂上凡士林或其他油類,使母豬體軀后高前低,謹慎推壓子宮角壁,如不能完全矯正,可用滅菌0.9%氯化鈉溶液500-1000毫升注入子宮腔,液體的壓力有助于子宮角恢復正常。子宮全脫時,立即用清潔布將其包好,固定尾巴,這時整復及預后是個關鍵。子宮全脫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整復。加強管理,預防感染。整個整復過程是先將病豬兩后肢提取,使之前低后高成45-60度角固定,一般可利用棚圈的欄棚,把病豬倒掛在棚壁上,通常不需要麻醉,必要時可用1%鹽酸普魯卡因20-50毫升取薦部硬膜外腔麻醉,整復以前如胎衣未完全排出,應先摘除胎衣,仔細除去附在粘膜上的糞便,墊草等污物,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1%食鹽水洗滌,放在消毒過的布上,并檢查子宮有否捻轉裂傷,處理后,一人進行整復,左手握住子宮角,用右手拇指從子宮兩端開始整復,再把手捏成錐狀象翻腸子一樣,在病豬努責間歇時用力推壓,依次內翻,按此方法將兩只子宮角先后推入子宮體,并同時將整個子宮送入骨盆腔及腹腔中,整復完畢,投入土霉素片。陰門用粗絲線縫合二針,以防脫出。便縫合,要使病豬仍能夠排尿,整復后,可用中藥:白術、川芎、延胡索15克、懷牛膝10克、炙甘草0.25克,煎湯內服。防止感染可肌注抗生素。 【防治措施】 母豬懷孕后,注意飼料配合,勿忽視礦物質的補給。不要單純喂精料,每天要有適當運動,以增強體質,防止子宮脫出,如已脫出,必須迅即抓緊治療,以免脫出的子宮損壞太重無法整復。平時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運動及補充鈣質,豬舍地面傾斜度適當,發現子宮脫同時應及時整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