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仔豬水腫病 【概述】 仔豬水腫病是由病原性大腸桿菌毒素引起小豬的一種腸毒血癥,其特征是頭頸部、胃壁、結腸粘膜發生水腫。發病率雖不很高,但病死率很高。 【病因/病原】 引起水腫病的三個血清型主要是O138:K81、O139:K82、O141:K85。大多能產生水腫因子、腸毒素,在鮮血瓊脂上出現β型溶血現象。純化的水腫因子是遇熱不穩定,易被酸或硫酸銨沉淀,能溶于堿,能被特異的抗血清中和。 【病因附圖】 【流行病學】 本病主要發生于斷奶1-2周齡的仔豬,被感染動物的年齡在4-12周齡之間,最早發生于4日齡仔豬。常突然發病迅速死亡,而且體質健壯,營養良好的仔豬多發。發病不規律。同窩仔豬中,發病豬以3-5頭居多,個別全窩發病,死亡率高達80%以上,除斷奶外,其它形式的應激因素(免疫、運輸、飼料、寒冷、分群)都可引起水腫病。病原性大腸桿菌通過污染物、飼料、病豬經消化道而傳播。管理不良,圈舍衛生條件差,會促進本病的發生。 【病理學】 主要病變是水腫。上下眼瞼、顏面、下頜部、頭頂部水腫,切開皮膚,可見皮下呈灰白色涼粉樣水腫。,胃的大彎或賁門部水腫,切開后在胃的粘膜層和肌層之間呈膠凍粉樣,切開有多量液體流出,腸粘膜紅腫,有腸炎變化。肺水腫,心包、胸腔、腹腔積液,呈無色或淡黃色。 【病理學圖】 【癥狀】 病豬突然發病,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體溫無明顯變化。病豬肌肉震顫,不時抽搐,四肢動作呈游泳狀,觸動時表現敏感,發出呻吟或嘶啞鳴叫,口流泡沫液體。水腫是本病的特征癥狀,可見臉部、眼結膜、齒齦,有時波及頸部和腹部皮下水腫。有些病豬沒有水腫病變,病程短的僅數小時,一般在3天內死亡或耐過,也有長達7天以上的,病死率達90%。 【癥狀圖】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細菌學檢查。 (1)流行病學特點:發生于斷奶前后的仔豬,突然發生,病程短,死亡快,發病多是營養良好、體格健壯的仔豬。 (2)病豬常見臉部、眼瞼水腫;重者延至顏面、頸部、頭部,有時見胃壁、腸系膜、淋巴結水腫。 (3)病原分離。取心、肝、脾、腎、大腸、小腸、淋巴結的病料分離培養。 【治療】 對有臨床癥狀的豬,治療效果不佳,對于潛伏期和帶有病原菌的豬,可用抗生素治療。可選用新霉素、氯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同時配合使用礦物質和瀉鹽,以提高療效。 【防治措施】 預防主要注意斷奶前后仔豬的飼養管理,提早補料,訓練采食,使斷奶后能適應獨立生活。斷奶不要太突然,不要突然改變飼料和飼養方法。飼料喂量應逐漸增加,防止飼料單一,增加維生素豐富的飼料。淘汰繁殖敏感的種豬,從而可以通過遺傳選擇增加對豬水腫病的抵抗力。在斷奶前20日齡和斷奶當天各注射1次亞硒酸鈉可預防本病,0.1%亞硒酸鈉按1-1.5毫升/公斤體重頸部肌肉注射,次日減半注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