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是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農牧民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 草原工作涉及生態、經濟、社會各個方面,是“三牧”工作的集中體現,對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意義重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草原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強化草原保護建設。各地要進一步加強組織協調,健全體制機制,完善方法手段,切實保證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努力開創草原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第一,加強領導,強化組織保障。加強組織領導是做好草原工作的前提。各級農牧部門要把草原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思想認識上要有新提高,工作部署上要有新思路,組織管理上要有新理念。要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提高對草原保護建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要將人財物配置向草原傾斜,堅持“兩手抓、兩促進”,一手抓草原保護建設,一手抓農牧業生產,在促進生態恢復的同時,促進經濟加快發展。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建立統一領導、齊抓共管,分工負責、各司其職的工作機制。各級農牧部門要積極爭取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支持,充分發揮科研院所、教學單位和專業協會的積極作用,共同推進草原保護建設事業健康發展。 第二,健全機構,提升工作能力。健全機構隊伍是做好草原工作的基礎。要按照配置合理、職能明確、運轉高效、服務到位的原則,加強草原監督管理、技術推廣和科技支撐機構的建設。當前,要把草原面積較大的省、草原工程項目縣、草原生態脆弱區,作為草原監理機構建設的重點,完善機構、明確職責、充實人員。已經設立監理機構的地方,要進一步理順體制、完善機制,積極爭取實行參公管理。在農技推廣體系改革中,要切實加強草原技術推廣機構建設,明確公益性定位,落實公益性職能,健全體系,完善隊伍。要高度重視草原科研院所建設,提高科研能力,拓寬研究領域。要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培訓考核,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不斷提高草原工作能力。 第三,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搞好協調配合是做好草原工作的保證。草原行政部門和監理機構、技術推廣單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要上下聯動,密切合作,互相支持,共促發展。行政部門要謀大事,抓落實,抓協調,善于牽頭,肯于放權,充分發揮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監理機構要重執法,強隊伍,抓普法,抓監督,敢于碰硬,勇于擔當,理直氣壯地履行好保護草原的神圣職責。技術推廣單位要重技能,強服務,抓示范,抓推廣,深入一線,指導生產,全力以赴地開展技術支撐與服務。科研機構要跟蹤世界科技進步潮流,既要注重解決當前草原保護建設和畜牧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又要搞好基礎研究和技術儲備,多出科研成果,扎扎實實地推進草業科技進步。要進一步轉變作風,改進方法,完善措施,積極爭取發展改革、財稅、金融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形成發展草原事業的良好氛圍。 第四,加強宣傳,營造良好環境。抓好宣傳發動是做好草原工作的關鍵。草原保護建設事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善于運用多種宣傳手段,緊扣宣傳重點熱點,營造鮮活生動的宣傳局面。要通過各種現代傳媒以及科技服務直通車等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草原在國計民生和生態文明建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宣傳草原保護建設的政策法規和發展成就,以及生產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典型,使種草、愛草、護草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樹立“植樹種草,綠化祖國”的全新思想,提高全社會參與草原保護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來源: 三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