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膀胱炎 【概述】 膀胱炎是膀胱黏膜或黏膜下層的炎癥。 【病因/病原】 尿道有感染時,病原菌侵入膀胱而引起炎癥。誤吃有刺激的藥物(如松節油、斑蟊、甲醛等),會引起膀胱黏膜發炎。膀胱如產生結石或腎結石進入膀胱,常可因結石的機械摩擦刺激而發生膀胱炎。母豬陰道炎、子宮炎時,可蔓延至膀胱而發病。 【病理學】 急性膀胱炎黏膜充血腫脹、水腫,有小點出血,黏膜面有黏液,嚴重時有出血或潰瘍。 【病理學圖】 【癥狀】 病豬常頻頻排少量的尿,排尿時有痛感,有的有血尿,尿液混濁。常作排尿姿勢,但每次排尿量很少,僅作滴狀流出或不排尿,排出的尿臊臭,有時含有血液,多在排尿的最后出現。按壓后腹部有疼痛感。體溫一般正常,嚴重時稍升高。食欲減退或廢絕,尿檢時可見到白細胞、紅細胞、膀胱上皮。 【診斷】 診斷要點 常現排尿姿勢,且排尿很少或不排尿,尿渾濁臊臭或在排尿的最后見有血液,按壓后腹部有痛感,嚴重時體溫稍升高,食欲廢絕,尿沉淀物檢查有白細胞、紅細胞、膿球、膀胱上皮、組織碎片。 類癥鑒別 1.膀胱麻痹或弛緩 相似處:膀胱有積尿,常有排尿姿勢,滴尿或不尿等。不同處:滴尿時不顯努責,也無痛苦狀,按壓后腹部有膨大堅硬感,施壓按摩增加排尿量。體溫不高。 2.膀胱疝 相似處:不尿、滴尿等。不同處:多發生于閹割過的公豬,表現有陰囊疝的癥狀(陰囊膨大),按壓陰囊龜頭有尿排出,切開陰囊可見膀胱,并可將積尿全部擠完。 3.尿道結石 相似處:不尿、滴尿等。不同處:自龜頭至膀胱的尿道可摸到結石。 【治療】 1.用人用導尿管排出膀胱積尿,并用0.1%雷奴佛耳液沖洗,沖洗后注入青霉素(80萬—160萬單位先用蒸餾水10毫蒸餾水10毫升稀釋)加2%普魯卡因10毫升注射人膀胱,隔天1次。 2.用磺胺甲基異嗯唑(新諾明,SMZ,每片0.5克)每千克體重0.02克/千克,烏洛托品(每片0.3)2-5克1次服,12小時1次,連服3—5天。 3.如尿血多,用瞿麥5-10克、地膚子、木通、地骨皮、花粉、知母、膽草、陳皮、黃芩、檳榔、地榆各5克水煎服,1天1次,3-5劑即見效。 4.烏洛托品2-5克加氯化銨1-2克內服,內服小蘇打每次10克,可鹼化尿液,減輕膀胱刺激,但不可與烏洛托品同用。 【防治措施】 搞好豬圈和牧場衛生工作,防止感染細菌,使豬接近或服用能刺激膀胱的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