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隨2009年大豆(3695,-40.00,-1.07%)黑龍江產區考察團的走訪上周末已告一段落,其間我們曾報道黑龍江大豆主產區受冷空氣侵襲、部分地區減產預期加重。而根據最后幾日的實地觀測和訪問,霜凍天氣對主產區大豆生長的影響也出現了地區性差異。 本次考察歷經黑龍江大豆產區內數十個鄉鎮,最后兩日的走訪主要集中在從北安至哈爾濱一線,沿途還北上至黑河地區的孫吳等地,然后南下至克東、克山、拜泉的“兩克一拜”主產區,再經蘭西返回哈爾濱。 從北安到克東沿線,考察團對受霜凍打擊的部分地塊進行了實測,不僅大豆平均株高低于前幾日水平,且大豆的歸圓、變黃的比例也逐漸下降。另根據之前糧貿部門的提示,我們在17日凌晨霜凍之后考察了該線沿途的產區,很多地塊的積水出現薄冰,原本的大豆旱田如今成了水田,甚至“冰田”。 當地的一名老農告訴記者,“那些晚熟的品種遇到這樣規模的霜凍,就全是青豆了,想要變黃不可能了。”而記者也注意到,部分地里的大豆單株莢數雖然較多,但顯然已受過夜間冷空氣的摧殘,綠色的葉片大多打卷,可見日夜溫差之大。 而當客車輾轉至依安等地時,記者發現當地受霜凍影響似乎卻沒有北安地區那么嚴重。依安縣祥順村的司先生領記者查看了一片大豆地塊,該地種植的很多大豆都是晚熟品種,但葉片完好。司先生表示,該縣種植的大豆部分是晚熟品種“黑168”,只不過霜凍暫時還沒有波及該地。接著司先生又指著另一塊落光葉子的大豆地說:“那邊種的就是早熟品種了,生長期只有105~110天,就算下霜,但豆子已經發黃、歸圓了,不礙事了。” 天氣對大豆的影響差異也反映在不同的產量預期上。海倫、北安、克東等地由于低溫侵襲較早,部分貿易商曾表示每公頃產量可能只有3000斤左右。而依安地區尚未出現嚴重的霜凍天氣,最終產量甚至可能好于去年。司先生表示:“克東等地的產量估計不如依安,我們這里差的地塊估計也有220斤/畝,好的可以達到300斤/畝,也就是每公頃4500斤。” 不過,在對產量樂觀的同時,司先生也對短期內出現極端低溫天氣的可能表示擔憂,“村里很多大豆品種生長期在120天左右,和北邊的差不多,雖然現在氣溫影響上有分化,但如果后面霜凍過來,這邊的一些豆子也要遭殃了。”按照120天的生長期,依安等地的部分大豆可能要到國慶之后才開始收割,司先生的擔憂不無道理。 而就在后期考察團從拜泉返回途中,遇到的一些老農則反映,早上地里竟是“白茫茫的一片”,看來霜凍的影響范圍已經開始擴大了。不過,沿途的一名村民卻表示,適當的早霜天氣對該地區的大豆生長或許是好事,但像北安等地氣溫急劇下降就對作物有害了,這也是低溫天氣對大豆產區的影響差異之所在。“這就像養娃一樣,不能太慣著,環境差點可以催化成長,不然很多豆子再過幾周葉子都還是綠的,但是也不能凍得太狠,不然豆子也熟不了。”該村民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