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的期盼下,國儲大豆拋售時間塵埃落定。國家糧油交易中心16日確認,7月23日將拍賣50萬噸國家儲備大豆,國家糧油交易中心的公告并未透露具體價格,不過貿易商預計,拍賣價格將在去年各品種收購價格基礎上每噸上浮50元。如果按照這個價格計算,大豆的投放價將為3750元/噸。而這樣的預估拍賣價格卻引來市場一片噓聲。 為了確保國內糧食市場價格穩定,國家自去年10月到今年4月在東北產區收儲大豆,總量達到725萬噸,約占國內總產量1550萬噸的46%左右,其中150萬噸為中央儲備,余下的500多萬噸為臨時儲備。而國家也一再強調后期的銷售政策為順價銷售。按照國儲每噸3700元的收儲價格來計算,且加上50元/噸的收購費用,國儲大豆順價銷售價格預估為3750元/噸。與此同時,現行黑龍江大豆產區的收購價格在3500元/噸—3600元/噸;港口大豆分銷價在3720元/噸。對比之下,國儲大豆拍賣無疑將把大豆價格拉上一個新的高度,而這樣的高度市場能夠接受么? 據黑龍江部分油廠負責人介紹,自己的企業是不會參與大豆拍賣的,但是會關注。不參與拍賣的理由很簡單,豆價太高企業沒有利潤可言,寧可停產也不能做虧本的買賣。以黑龍江為例,目前省內大多數的油廠都處于停工待產狀態。造成油廠大面積停工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上大豆糧源緊張,企業無豆可以加工。因此,國家臨時儲備大豆成為各需求企業最后的希望。與此同時,市場前期對國家將給予大豆加工企業一定補貼的消息也助推了很多油廠停產觀望,希望國家能夠幫助處于弱勢地位的油廠脫離困境。但從目前的市場消息來看,國家沒有提及大豆補貼的相關事宜,而且拍賣價格也遠高于市場價格。這樣的消息明顯打擊了處于拯救邊緣的一些油廠。市場上每噸3600元的大豆收購價格,油廠都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和風險。國儲大豆把價格推至3750元/噸的關口,加工企業不僅要付出高昂的采購成本,而更難的是將會導致企業虧本生產。 從市場監測結果來看,進口大豆的港口分銷價格是3,700至3,800元/噸,由于進口大豆出油率比國產大豆高出兩個百分點左右,所以進口大豆的價格一般比國產大豆高出100至200元,也就是說國產大豆的價格要在3,500至3,600元/噸之間才有競爭力,此次大豆拍賣定價過高,拍賣結果可想而知。另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7月份到港進口大豆總量也將超400萬噸,且目前港口大豆庫存充裕。如果國儲大豆3750元/噸的拍賣價格確定,那么又將給進口大豆可乘之機。 現階段,國內油粕市場表現不振。豆油企業庫存充足,且逢消費淡季,市場壓力明顯;豆粕庫存壓力較小,但市場成交量低迷,也難以拉動整個市場好轉。與此同時,配合國儲大豆拋售或高價的因素,市場上觀望氣氛尤為濃厚,且相關加工企業更是面臨雪上加霜的困境。目前,國儲大豆最終拍賣價尚沒有定論,以及后期是否有補貼仍需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