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場監測,上周江蘇玉米價格延續平穩。
南部地區南京2等玉米到站價格為1600元噸,持平;無錫地區2等東北玉米到站價格為1600元噸,持平,當地市場玉米批發價在1590元/噸,持平;蘇州地區水分15%的安徽玉米到廠價1600元/噸,持平;常州地區2等東北玉米到站價格為1600元噸,當地玉米收購價格為1480元/噸,批發價格1550元/噸,持平。中部南通2等玉米批發價格為1530元/噸,持平;泰州2等玉米批發價格為1500元/噸,持平。北部地區徐州2等東北玉米到站價格為1600元噸,持平,市場15%以下水分地產新玉米收購價格為1440-1460元/噸,出庫價格為1480-1500元/噸,持平;連云港2等東北玉米到站價格為1600-1610元/噸元噸,當地中等玉米出庫價1500元/噸,持平;鹽城市場中等玉米出庫價格為1480元/噸,批發價格為1500元/噸,持平。 行內人士分析認為,多數糧商不好春節后的玉米行情。一是節后氣溫升備春耕農民將會集中售糧。春節過后氣溫逐漸回升,潮玉米不易保存,農民出售意愿增強。東北地區玉米水分含量普遍偏高,尤其是黑龍江,當前普遍為25-32%,個別高于32%甚至達到35%,春季氣溫回升不易保存,需要人工進行晾曬,但受到人力及場地的限制,多數農民仍以銷售潮玉米為主。 春季備耕,農民籌集資金,可能銷售玉米。備春耕需要大量資金,部分農民需要銷售糧食來籌措,由于大豆存量較少,因此玉米或水稻成為相對必然的選擇。 基于以上兩點考慮,部分糧商不但預計春節后成交量將會放大,而且局部地區價格可能小幅下跌。二是疫情較重需求清淡飼料產品銷售不旺。2006年下半年國內豬無名高熱綜合癥嚴重,養殖戶補欄不積極,存欄率不斷下降,飼料需求量縮減。提及2006年豬市場真是“多事之秋”,無論價格走勢還是利潤圖表都是波動最為頻繁、振幅最大的一年。2006年初,生豬價格直、線下滑,至5月份跌至谷底并開始反彈,當年9月上旬,后高于盈虧平衡點,其后幾個月價格一路上揚。影響2006上半年生豬價格的主要因素是存欄率過高,市場供過于求,養殖利潤不斷縮小甚至虧本,繼而一味宰殺卻不補欄的現象變得十分平常,部分養殖戶不堪重負,甚至宰殺能繁母豬,這也為下半年的市場仔豬供給不足及生豬價格大幅上漲做了鋪墊。進入第四季度,生豬養殖雖然開始盈利,但受豬無名高熱綜合癥影響,散戶補欄積極性再次受挫,加之飼料原料價格依然堅挺,養殖成本居高不下,養殖戶承受市場價格變動風險的能力下降,繼而紛紛將補欄事宜擱淺。受以上幾方面因素影響,直至目前國內飼料需求依然清淡,而2007年2-3月份更是飼料需求淡季,繼而使玉米糧商存在憂慮。三是春運結束后鐵路運輸緊張狀況將緩解。春節過后25天春運期結束,緊張的鐵路運輸狀況預計將緩解,玉米外運數量也可能隨著運力的好轉而增加;當前東北地區農民手中玉米存量近50%,明顯高于去年同期,可是就在這50%的比例當中,也僅能有一半的數量外運出省,另外一半仍在省內的糧商、糧庫、用糧企業手里。據鐵路部門統計,黑龍江省2006年10-12月份玉米出省量僅為58萬噸左右,不足該省總產量的1/20。1月份由于臨近春節,春運工作開始,鐵路運輸緊張狀況也不會有明顯緩解,因此糧商變現、回籠資金的時間主要轉向春節之后,為了不錯過新糧上市的第二個高峰期,會集中在3月份外運玉米。不過屆時銷區市場供應量如果大幅增加,雖然有成本強力支撐,但也會因質量的參差不齊,價格承受一定的向下壓力。四是播種面積增加以及其他市場影響較大。除了以上幾點影響因素,原油市場價格是否會持續下跌,預計春季中國、美國、阿根廷玉米播種面積均將增加的壓力;泰國、中國等一些亞洲國家和地區再次暴發禽流感,以及中國于2007年3月停止出口、對在建和擴建玉米深加工企業項目進行控制等,均對2007年的玉米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目前受市場價格不理想、飼料企業備貨不積極的影響,停收、限收現象提前在產區市場體現,并且可能延伸至春節過后,對糧商的購銷行為產生內在的引導。綜上,所述,春節之后一旦產區農民集中售糧,鐵路運輸狀況好轉,加之處于飼料需求淡季,糧商對于市場行情真的不能夠太看好。不過談及2007年前三季度的市場走勢,基于采購主體收購成本方面的考慮,糧商仍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