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障礙是指動物在繁殖過程(包括配種、妊娠和分娩等幾個環節)中,由于疾病等因素造成不能受孕,或受孕后不久胚胎或胎兒發生死亡。其中有傳染性病因,也有非傳染性因素所致。 母豬的繁殖障礙,主要表現 (1)不發情 母豬無性欲,拒絕接納公豬的爬胯。不發情的因素較復雜,其原因大致有:①體成熟而性未成熟;②年老體衰;③生殖器官的疾患;④全身性的疾??;⑤內分泌機能失調;⑥營養、微量元素或維生素缺乏;⑦環境溫度過低,光照過弱等應激因素的影響。 (2)不孕癥 泛指母豬不育,當母豬已到繁殖年齡或分娩后經2~4個發情期,配種后仍不能受孕。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①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表現出母豬過肥或過瘦;②生殖器官特別是卵巢的疾??;③全身性的疾病;④環境突變或應激頻繁;⑤種公豬的疾患。 (3)流產 即妊娠中斷,胎兒過早排出。其臨診表現可分為隱性流產(妊娠早期胚胎消失)、小產(排出死胎)、早產(排出未足月的活胎)、延期流產(死胎停滯,胎兒干尸化或胎兒浸溶)、習慣性流產(每次懷孕到一定時期即發生流產)、全部流產(全部胎兒都流產)、部分流產(只有部分胎兒流產)等。引起流產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3方面:①傳染性流產;②寄生蟲性流產;③非傳染性流產(包括營養性、外傷性、癥狀性、自發性、中毒性流產等)。 (4)死胎 胚胎死亡,一般認為可被吸收;胎兒死亡,則導致流產。引起胎兒死亡的原因很多,豬場中常見的病因有以下幾方面:①懷孕母豬感染急性、熱性或有生殖道病變的傳染??;②豬舍的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③飼喂霉變、腐敗的飼料;④錯誤地服用某些藥物;⑤營養或微量元素、維生素缺乏。 母豬妊娠中斷后,死胎長期遺留在子宮腔內,若無細菌侵入,死胎中的水分被吸收而干化,死胎呈棕黃色或棕褐色,干化死胎一般到懷孕期滿后,隨著母畜卵巢黃體的消退和再發情期的出現而排出,這種死胎又稱胎兒木乃伊化。 母豬妊娠中斷后,死胎的軟組織在腐敗菌作用下,發酵分解成液體,而骨骼遺留在子宮內,子宮不斷排出黃褐色膿性帶惡臭的液體,這種死胎稱為胎兒浸溶。 本病預后不良,常常引起子宮炎和子宮外層與腸發生粘連,導致不孕癥。 繁殖障礙病的防治原則 第一,對繁殖障礙的病豬,首先要運用各種手段作出準確的診斷,找出病因,才能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第二,豬傳染性繁殖障礙的疾病很多,常見的有豬布氏桿菌病、乙型腦炎、細小病毒感染、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瘟等。豬場要做好對這些疫病的檢疫和免疫接種等工作。 第三,非傳染性的繁殖障礙,與豬群的營養水平、管理條件、環境因素有密切的關系,特別是環境溫度若長時間超過36℃以上,極易導致胚胎死亡而流產。所以,在炎熱的夏季,控制好妊娠母豬舍的溫度十分重要。 第四,有些繁殖障礙類疾病,是由于性激素分泌失調所致,對于這類疾病只要在正確診斷的基礎上,進行治療,可獲得滿意的療效。 第五,對于那些患有難以確診和治療的繁殖障礙性疾病的病豬,為避免損失,應及時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