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網2007年5月21日報道?來自美國國家健康局的科學家最近在NIAMS的資助下,發現在動物活體中追蹤酶活動的方法,這種酶在正常免疫反應及自體免疫、B細胞腫瘤發育過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 這種酶被稱為胞啶脫氨酶或AID,它由B細胞表達。B細胞產生于骨髓,負責產生用于攻擊外來入侵者的抗體。AID酶能使細胞精確的對幾乎所有入侵者做出反應,但它也有副作用。 ?? 文章第一作者,NIAMS的分子免疫學科學家Rafael Casellas表示,B細胞不斷的掃描整個身體。當B細胞發現外來入侵者后,就會聚集到扁桃體、脾臟、淋巴結等處,然后大量分裂,并表達AID酶,這將造成細胞抗體蛋白基因的變異。大部分時候,這些變異是有利的,因為它使B淋巴細胞攻擊入侵者。但是有時AID相關變異會造成不好的副作用,例如自體免疫,或者B細胞腫瘤等(Burkitt淋巴瘤)。 ?? Casellas說:“了解AID在常規免疫反應及腫瘤化、自體免疫過程中如何被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最大的問題是,在此之前沒有使AID酶在活體生物中可見的方法。 ?? 因此Casellas和他的同事制造了一種轉基因老鼠,其中有一種來自水母的綠色熒光蛋白結合在AID上。在這些轉基因老鼠中,B細胞在免疫反應中表達的是帶有標記的酶。而在另一種轉基因老鼠中,科學家使得來自扁桃體、脾臟、淋巴結的B細胞帶有黃色熒光蛋白。因此科學家就可以進行追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