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洲豬瘟病毒(ASFv)在豬場內各種被污染物中的存活時間 綜合以上信息,有三個數據對于復產消毒處理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 ASFv在被污染的豬圈/圍欄存活時間大約為30天; ● pH<3.9或者大于11.5(無血清培養基)一分鐘內可殺死ASFv; ● 在室溫下(最寬的溫度范圍15-30℃)的糞便中存活時間為11天; 2、復養常用消毒劑的選擇及消毒時間 綜合FAO/GARA/MOA、俄羅斯豬場的實踐以及部分科研機構發布的信息,簡短匯總如下: 3、非瘟豬場復產的必要條件 我國《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19版)》規定:未采取哨兵豬監測措施的,撲殺后按規定進行消毒和無害化處理42天后未發現新疫情;如引入哨兵豬監測措施的,先進行消毒和無害化處理15天后,引入哨兵豬繼續飼養15天后檢測為陰性。 另外,不同的豬場非瘟疫情環境、非瘟防控壓力、非瘟防控硬件條件及管理條件是不同的,需評估后制定適合本豬場的空欄時間,保障安全生產。發生非瘟豬場復產還必須滿足下列必要條件。 ● 本地區(市縣)三個月以上無非瘟疫情;解除非瘟封鎖后三個月以上沒有再次出現新疫情;豬場十公里范圍內無非瘟疫情。 ● 豬場周圍防疫環境經過評估已經改善;豬場生物安全設施、制度、措施、方案已經完善;復產有足夠的人力、財力和物力。 ● 對豬場周圍環境、生產區、生活區、辦公區、物資、人員、車輛等分別進行系統的采樣,使用OIE標準推薦的熒光定量PCR(qPCR)進行病原學檢測,認真評估空欄洗消效果,確保復產前所有項目檢測為陰性,才可以引進哨兵豬或后備豬進行臨床監測和觀察。 4、發生非瘟豬場復產風險評估 ● 對再次發生非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對非瘟再次傳入豬場的可能性因素和生物安全漏洞進行全面的排查、評估,確認新舊風險點全部清除。 ● 重新進行豬場地理位置與防疫環境評估:可借助軟件評分系統或者獸醫臨床經驗、非瘟流行病學調查。評估因素包括附近的村莊養殖的密度、養殖場的距離、主風向、與公路的距離、公路上活體動物過往的頻率、地勢地形、與河流的距離、與死豬填埋場的距離、與其他養殖場的糞污處理地的距離、與附近屠宰廠的距離等等。 ● 評估必須至少滿足商品豬場的生物安全等級510分及以上的標準才可以考慮復產,否則不能復產。 ● 當前可參考的內外部生物安全評估軟件包括:PIC公司的1000PSA評分系統、BI公司的COMBAT或者專業養豬托管公司的評估軟件。豬場可以請專業的公司或專家做評估。 圖:PIC公司的1000PSA評分系統 總之,發生非瘟豬場復產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消毒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每個豬場擁有的資源不同,消毒處理的措施也有所不同。 比如非瘟之后養殖場需要補充建立對接中轉平臺,對接中轉平臺建設是在相應養殖場清洗消毒干燥所有工作完成且確認合格后開始啟動呢還是兩者并行? 又比如:防蚊網是在清洗消毒干燥第一輪結束后開始安裝還是在三輪清洗消毒干燥驗收合格后開始? 再比如:場內已被污染的大量糞污,是用密封罐車拉到10公里外挖坑深埋還是在場內用燒堿或生石灰消毒后再排出? 這些問題必須依人力、物力、財力的不同事先做好預案然后分步實施。 作者:施增斌 [url=]轉自:碩騰豬業[/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