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農牧CTO十大重點和熱點研發技術》 論壇二 主持人: 雙胞胎集團 吳昌征博士 出自《第十三屆中國畜牧飼料科技與經濟高層論壇》部分摘要 論壇目的是為了全面提升技術,最終幫助我們的客戶或者企業來改善我們的養殖效率。 江西華農恒青技術總監廖細古博士: 第一個、考慮價值,要創造價值。第二個,做豬飼料跟禽不一樣,豬的味覺比較敏感,對飼料的思考性,包括原料的選擇,控制原料質量。第三個,做商業化的飼料,它的穩定性可能比產品的營養水平更重要。 環山集團技術總監鮑英慧博士: 從飼料標簽到養殖標簽,慢慢再到食品標簽。向食品的終端去改變的話,貼近消費者。我們未來有2000萬頭生豬的規劃和2000萬蛋雞的規劃。有這樣的產業戰略規劃以后,做技術研發一定以產業戰略規劃為根本。 目前2500頭母豬的研發試驗場,歡迎廣大的企業和科研單位共同開展產學研合作。 趙昕紅博士: 我看到一個趨勢,現在養殖企業是非常需要定制營養的服務。 我們這個公司剛剛成立,我們所有的咨詢模式,包括現在我們跟一些托管公司合作,就像明年的計劃就是跟一些托管公司,要把現場的應用研發搞起來。養殖企業并不是不愿意投入研發,只是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思路在哪里,出了問題怎么解決不知道。我們想做一個引領的點。 要交流太多,交流多了你自己都亂了。尤其我自己做了這個事,我們真的是缺乏做,不要天天去學,我們學了N多,最后這個東西不落地。JUST DO IT!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技術主任韓彥明博士: 協會的目的是推廣美國的大豆,但與此同時,它又必須為下游客戶帶來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過去的30幾年中,從家庭的養殖,從服務中國的畜牧業、飼料加工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伴隨著中國養殖業、畜牧業的發展,也為美國農民的產品拓展了市場。總的來講是一種互贏。 提問:問趙昕紅博士,您的模式是提供技術的,是否有這種情況,您把別人的技術水平提高了,他以后就不用您的技術了,你怎么樣規避? 趙昕紅博士:這個事一點不用糾結,咨詢和賣產品是一樣的,你保證客戶始終用你的產品。因為咨詢是一種產品,你賣產品是有形的東西,智慧的經驗是要有經歷才會產生的,你今天之所以還能存在,你一定是不斷的進步。我們的技術方案也在不斷的革新。 提問:我想問一下鮑博士,您剛才提了環山從養殖公司到食品公司轉變,您作為項目基層的管理人員,您感到最大的挑戰在哪里? 鮑英慧:在這個環節最大的挑戰還是我們未來要開發的產品,研發方面,因為我們將來要做兩個動物的環山自有的經營型的配套系的研究。對我來講,環山獨有知識產權知識系統的研發體系的構建和我們產品最終落實,在我們產品要上市之前,包括開發,對我們來講,未來可能是重中之重的工作。肯定不是我們環山一個企業來完成的,一定會搭建一個平臺+的系統,來借鑒行業優秀的精英們,共同來創造我們未來的規劃,來實現。 提問:吳興利博士原來是做飼料配方,您從商業配方師轉到真正的豬廠的營養師,在這里面的體會可以講兩三條嗎?謝謝! 江西正邦集團豬營養師吳興利博士:1、只有養殖業行業才能叫營養師,飼料行業只能叫配方師,配方師可能會越來越少,針對養殖業直接服務的營養師會越來越多。2、原料的問題可能是未來養豬行業最要命的東西。未來哪個公司要在原料上突破,那就突破成本了。 轉自:成都大帝漢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營銷部殷繼勛、王仁杰現場整理,內容未經報告者本人審閱,有所疏漏在所難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