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戶啟蔚整理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第二部分:可消化淀粉(國內) 第三部分:可消化淀粉(國外) 第四部分:抗性淀粉 第五部分:小結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一、概念 淀粉:葡萄糖組成的多糖化合物,分為直鏈淀粉、支鏈淀粉 直鏈淀粉:α-1,4糖苷鍵連接,含1500-6000個葡萄糖單位,直鏈結構,可形成螺旋環狀結構 支鏈淀粉:α-1,6糖苷鍵連接,含300000-3000000個葡萄糖單位,分支結構,不可形成螺旋 環狀結構 淀粉顆粒:天然晶狀結構,其中晶體部分為支鏈淀粉(約占30%),非晶體部分為直鏈淀粉 淀粉糊化:加熱后淀粉顆粒結構破壞,直鏈淀粉、支鏈淀粉解析出來 淀粉凝膠(淀粉回生或老化):糊化后的淀粉經冷卻形成的凝膠狀物質,老化后的淀粉消化吸收率降低 直鏈淀粉凝膠:形成凝膠速度快,凝膠硬。由結晶區與無定形區混合組成。結晶區(65%)由直鏈淀粉分子雙螺旋組成,可抵抗酸解與酶解; 支鏈淀粉凝膠:形成凝膠慢,凝膠軟。分支多可形成更多結晶粒,凝膠強度隨溫度的變化是可逆的, 淀粉中功能性物質:谷蛋白(吸氣性、彈性)、淀粉(膨脹性、吸水性) 直鏈淀粉、支鏈淀粉分離方法:溫水抽提法、配合劑分離法、鹽類分離法、控制結晶法、色譜法、纖維素吸附法; 抗性淀粉:不被小腸消化吸收的淀粉,分為4類,作用如纖維,可在大腸被發酵利用; 快消化淀粉:在小腸前端被完全消化淀粉,如支鏈淀粉; 慢消化淀粉:部分在小腸前端消化,部分在小腸后端、大腸消化,如直鏈淀粉。 二、不同谷物淀粉顆粒大小及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