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豬價持續下跌,使得不少養豬人產生了恐慌情緒。很多人心中充滿了疑問:豬價是否已經到頂?會不會“跌跌不休”?養殖利潤又開始下降了嗎?現在是該壓欄,還是出欄拋售? 有不少分析師認為,目前處于消費淡季,需求低迷,加上供應增加,以及屠宰企業有意壓價囤貨等利空因素疊加,才使得豬價持續下滑。他們認為,豬周期仍未到頂,豬價有小幅下滑,但不能說下滑軌跡已經開始…… 業內有不少人士號召:為了個人,也為了集體,不要恐慌拋售!要將豬價頂起來。 不能說豬價下跌軌跡已經開始 天氣高溫、需求利空加上部分養殖戶的恐慌拋售,導致生豬價格呈現普遍下滑態勢。但是一季度的疫情效應正好對應6—8月份的生豬供應,豬源緊缺這個因素還在,因此對于本次跌勢而言依舊是短暫的,只要養殖戶能夠理性看待,不拋售不恐慌,止跌企穩終會到來。 目前豬市正處于博弈激烈階段,隨著豬價普跌的波及,降價幅度的增加,企業壓價的難度也逐漸加強,而且全年豬源緊張短期難改,加上養殖戶壓欄情緒,部分地區豬價再次出現企穩跡象,恐慌拋售戛然而止。 不過,目前大中院校放假,集中消費減少,屠宰和食品行業成本壓力加大多用進口肉代替,因此需求端一直處于一個利空的局面。預計,短期內豬價延續小幅下調的走勢,但供需矛盾未改,不能說豬價下跌軌跡已經開始。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豬價持續下跌 但豬周期還未到頂 風光無限的“二師兄”最近有點累。 在持續上漲16個月后,6月中旬開始,生豬價格出現下跌。 芝華數據高級分析師袁松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一段時間豬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持續下跌。根據芝華衡量全國生豬均價的芝華生豬指數顯示,目前豬價較5月底下跌了8%。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生豬供應短缺導致今年豬價大幅上漲,但進入6月以后,供應緊張的局面出現了緩解,特別是6月中旬開始,大豬存欄比例上升,出欄肥豬增加。短缺格局的緩解,給豬價下調提供了基礎。” 供應增加還疊加了需求低迷。 袁松進一步指出,消費方面,端午節后,天氣轉熱,部分地區氣溫高于往年正常水平,導致消費下降。使得屠宰企業需求下降,從而產生壓價需求。階段 性的供需緊張局面的緩解,是豬價持續下跌的基礎。豬價下跌后,養殖戶有產生恐慌性拋售,導致豬價繼續大幅下降。此外,儲備肉的投放以及凍肉進口的增加,對 此次下跌起到了加速及促進作用。 搜豬網也發布評論指出,豬肉消費需求低迷以及大豬集中出欄,令屠宰企業無收購壓力,持續壓價,不僅令生豬出欄價格走低,也進一步增加了屠宰企業 的壓價意愿,并且開始趁機囤貨,一旦牛豬過后,豬價反彈上漲,便可從中獲利。需求淡季、牛豬出欄、屠宰壓價、飼料漲價等一系列利空因素充斥市場,連續二十 多天的豬價下跌更是讓養殖戶出欄心理松動。 不過,袁松表示,生豬產能剛開始恢復,還處于較低的水平。本輪豬周期還沒到頂。 搜豬網也認為,生豬市場整體的基本面并未發生改變,農業部公布的5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跌0.3%,春節前后仔豬因五號病和流行性腹瀉等大量 死亡,令2016年七、八月份的生豬供應短缺,階段性的供應增加難改總體供應偏緊的事實,市場壓欄的牛豬數量有限,養殖戶切不可恐慌拋售,助推豬價跌勢。 來源:國際金融報 豬市或在下個月開始逐漸放晴 端午節后,生豬價格開始連續回落。據統計,6月29日全國生豬均價18.68元/公斤,較6月1日的價格已經回落了2元/公斤,降幅近10%。此前農業部監測全國500個農村集貿市場仔豬平均價格也首次出現小幅下調。業內人士認為,端午節后壓欄豬集中拋售,供大于求,導致生豬價格連續回落。但供應端未發生實質性的扭轉,短期內持續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我們注意到,目前能繁母豬存欄依舊低位,仔豬供應緊張,加之今年一季度仔豬死亡率較高,對應的多數生豬正好在7月份出欄,所以7月份的斷檔程度或較為明顯。此外,豬價的跌幅已近10%,大豬豬源逐漸消耗,豬價繼續下跌的空間也將縮窄,短期國內豬價逐步止跌的概率很大,豬市或在下個月開始逐漸放晴。 來源:金融界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