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養豬 養豬技術 技術討論 查看內容

    腸道沙門氏菌和胞內勞森氏菌感染造成的豬腸道菌群改變

    774 原作者: 小曉
    簡介
    腸道沙門氏菌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近期研究表明腸道沙門氏菌是一種可造成腸道菌群組成改變的病原體。近期的一項前瞻性研究(法國豬場)發現腸道沙門氏菌和胞內勞森氏菌之間存在統計上顯著相關。
      Klaudyna A. Borewicz , Hyeun Bum Kim , Randall S. Singer, Connie J. Gebhart, Srinand Sreevatsan, Timothy Johnson, Richard E. Isaacson. Changes in the Porcine Intestinal Microbiome in Response to Infection with Salmonella enterica and 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PLOS One. October 13, 2015. Doi:10.1371/journal.pone.0139106.

      腸道沙門氏菌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近期研究表明腸道沙門氏菌是一種可造成腸道菌群組成改變的病原體。近期的一項前瞻性研究(法國豬場)發現腸道沙門氏菌和胞內勞森氏菌之間存在統計上顯著相關。

      本研究對比了鼠傷寒沙門氏菌和或胞內勞森氏菌攻毒豬和未攻毒豬的腸道微生物組成。主分量分析表明攻毒任一病毒可破壞結腸和盲腸腸道菌群組成。攻毒豬間的微生物組成相似,但與未攻毒豬的菌群組成不同。攻毒豬的厭氧桿菌,片球菌,普氏菌屬,假丁酸弧菌屬呈統計學顯著增加。為了確定此種改變是否為實驗攻毒豬所特有,我們確定了自然感染腸道沙門氏菌豬的糞便微生物組成。與不排毒或偶爾排毒的豬相比,經常排毒豬的糞便微生物組成類似。

      對比自然感染和實驗室感染豬的細菌顯示,9個屬的細菌顯著不同,且每一個都在2組之間表現出顯著的增加或降低。故不論實驗室感染或人工感染腸道沙門氏菌,豬的腸道菌群組成的變化相似。

      來源:PIG333 獨家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最新評論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4 14:1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普湖县| 金秀| 正定县| 呼图壁县| 武威市| 靖远县| 黑河市| 怀宁县| 三亚市| 梅州市| 镇坪县| 商丘市| 辰溪县| 抚松县| 沂水县| 会理县| 成武县| 都兰县| 南城县| 英德市| 巴彦淖尔市| 馆陶县| 舒城县| 平南县| 遵化市| 凤山县| 托里县| 武宣县| 临清市| 印江| 新邵县| 张家港市| 巨鹿县| 桂东县| 贞丰县| 湘阴县| 甘孜县| 同德县| 甘洛县| 霍城县|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