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4877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增長7.0%,三季度增長6.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9195億元,同比增長 3.8%;第二產業增加值197799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250779億元,增長8.4%。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8%。 從農業形式來看,全國夏糧總產量14107萬噸,比上年增加447萬噸,增長3.3%;早稻總產量 3369萬噸,比上年減產32萬噸,下降0.9%;秋糧有望再獲豐收。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5896萬噸,同比下降1.3%,其中豬肉產量3828萬噸,下降3.6%;生豬存欄44683萬頭,下降4%;生豬出欄49754萬頭,下降4.1%。 整體經濟形勢并不樂觀,養豬人也有些擔心,近期生豬價格持續走低,且下降幅度增大,豬價處于弱勢狀態。據統計,今日全國生豬平均價格為16.89元/公斤,較昨日下跌0.13元/公斤,同比上周上下跌0.45元/公斤,山東、遼寧、重慶、安徽、新疆、內蒙古、湖南等省份每天下降幅度較大,其余各省市降幅相對較弱。 近日生豬價格呈現跌勢加劇的行情走勢。尤其是北方地區表現更為明顯,這主要是因為北方作為玉米主產區以及屠宰企業單方面的壓價造成的。北方豬價大部分跌至8.5元以內,局部有跌破8元的地區。 南方地區雖然狀況稍微好于北方,但是豬價也有開始走軟,導致下跌地區有所增加。 根據分析,近期生豬價格加快走低的原因如下: 第一, 飼料原料成本下降,養殖成本歷史高位,間接拉低豬價 自十一以來,玉米跌勢加大,而因東北玉米尚未大量上市,國內玉米仍處尋底的而行情。因產區玉米跌向 1600元/噸附近,降幅較大,且因受到替代及供應相對充足的影響,小麥價格也出現斷崖式的下跌,導致飼料成本下滑嚴重,飼料成本降幅較大。盡管豬價并未停止走軟,但根據我網監測數據顯示,養殖利潤一度升至467元/頭。 盡管自上周以來,豬價跌勢加劇,但截止到目前,生豬養殖利潤仍在392元/頭。因對養殖戶來說,養殖利潤是他們為直接的結果,豬價只是個中間因素。因此,飼料原料價格走軟,養殖成本下降,間接拉低了豬價,這是近期豬價下行加速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原因。 第二, 需求低于預期 國內經濟持續低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9月份CPI為1.6%,較8月份的2%下降 0.4%,主要受到豬肉及蔬菜水果價格下行的影響,PPI為環比下降5.9,和上月持平。而第三季度GDP為6.9%,低于第二季度的7.0%,表明國內經濟仍處在探底之中。因實體經濟持續萎縮,部分階層人們收入縮減,降低消費水平,打壓國內需求及豬肉需求。國際及國內商品價格下降及盈利走低,而目前豬肉價格高位,養殖利潤高位,對豬價造成一定的壓力。和生豬相關農產品價格走軟,也對豬價打壓,尤其是對豬肉替代性較強的雞肉和雞蛋價格大幅走低,對豬肉消費打壓,從而打壓豬價。 總之,經濟低迷,整體需求疲軟及中低階層消費力下降,替代品價格下降,均打壓豬肉消費,從而打壓豬價。消費和需求不振,也是近期豬價下行加速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 生豬存欄上升,供應增加 根據農業部發布的消息,9月份生豬存欄環比上升0.6%,為自7月份以來的持續三個月的上升,表明因生豬價格上漲,生豬養殖利潤好轉,補欄增加,存欄增長,目前已升至3.88億頭。生豬存欄增加,生豬供應量增加,階段性出欄增加,且因養殖利潤處近年來的歷史高位,出欄積極性較高,導致生豬供應量略供大于求,豬價下行。 第四, 屠宰廠下調屠宰量 因受到豬價上漲及屠宰量下降的影響,屠宰廠屠宰廠及盈利雙雙下降,毛利潤及利潤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因7-8月份豬價上漲速度較快及豬價為近年來歷史高位,部分屠宰廠出現100元/頭以內的虧損。對屠宰廠來說,豬價越低,成本越低,盈利幅度及概率越大。 在9月份中旬豬價跌勢較猛的一周,屠宰廠收購了足量的生豬。且屠宰廠享受到壓價的喜悅,因此,再次下調收購量,實行壓價逼量的政策,打壓豬價,這也是自雙節后,生豬進入平淡期后,生豬下行的原因之一。 第五, 部分地區豬病,恐慌出欄 進入10月,東北及華北,西北降溫較大,豬病增多,流行性腹瀉,感冒,支原體及呼吸道疾病增多,且遼寧錦州部分地區出現流行性的口碲疫。養殖風險增大,養殖戶出欄心理增強,局部地區出現拋售,帶動周邊地區豬價走軟,也是近期豬價下行加速原因之一。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