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3年多的豬價格低迷,由于供求關系,我們都知道是生豬存欄量太多了,實際上呢,有點細微的變化: 中國的養豬業,用了5年時間,散養戶基本消失了,現在的養豬人,每戶存養10頭母豬以上,算是基本的。 實際上,這樣的養豬戶,更加注重經濟效益的考慮量,3年內,每頭母豬年提供肥豬數量,全國平均,由過去的15頭提高到17頭以上,散養戶時代,存養母豬年提供肥豬數量全國算起來,很低的,我知道不少養豬戶母豬淘汰很不及時,規模化時代,這是一個經濟效益必須考慮的參數,淘汰母豬加快,飼養水平提高,才有了每頭母豬增加出欄肥豬數量多兩頭。 這兩頭,看起來不很多,但是,以百分數計算,就很可觀了,提高了11.7%,一般的,供求關系超過了10%,就會引起價格的劇烈波動。這個指標要小心。即使全國母豬存欄量沒有變化,也會嚴重抑制價格。 另外的變化就是,規模化的提高,導致瘦肉豬品種得到全部普及,每頭豬瘦肉產量,從過去的100公斤體重產瘦肉55公斤,到現在的65公斤。這個提高,達到了15%以上,更加會嚴重的抑制豬價,我們養豬的目標是為了獲得瘦肉,現在這么多的瘦肉提供,要求母豬存欄減少1/4,肥豬價格才與3年前的相等,實際上呢?我們的母豬存欄量,基本沒有變化。 近幾年內,養豬業已經消耗光了上下游的資源,很難再有暴利賺了,養豬戶要抓內功,減少飼料浪費,降低料肉比,才有機會存活下去。 年前在下城子鎮,寬豆角18元/斤,豬肉8元/斤。 我們做畜牧業的,很驕傲和自豪,但是我們過度發展,搞壞了這個行業。 該貼已經同步到 山中的漫游者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