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吉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正式啟動150周年慶典系列活動。 中國企業崇尚“快”、“抓住機遇”,卻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難以基業長青。美國《財富》雜志報道,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接近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接近40年。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 為什么?短命企業與長壽企業之間究竟差在哪里?他們身上到底流淌著怎樣不同的血液?盡管很多中國企業每天也都在喊“穩健經營”,但是究竟有多穩健呢? 最近,飛哥有機會見到了有150年歷史的嘉吉公司董事長彭國瑞(Gregory R. Page)。在最新出爐的福布斯2013美國非上市公司排行榜中,嘉吉以1367億美元的營收和14萬名員工排名榜單的第1位。作為國際性的食品、農業、金融和工業產品及服務供應商和營銷者,上世紀70年代初,嘉吉進入中國。如今,嘉吉在中國大陸擁有7,000多名員工,52家運營點。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這家百年企業如何“穩健經營”,一些關于“穩健”的真相或許會讓我們大吃一驚。 1、家族企業為何更長壽? 在全球長壽家族企業中,美國家族企業占比最高。嘉吉便是其中之一。那么,家族企業與穩健之間究竟有何關系? 在嘉吉工作了40多年的彭國瑞稱嘉吉是一家“管理有方的家族企業”。二十世紀里,嘉吉幾番起伏。其中1961年嘉吉家族第三代成員做出的兩項決定令人感嘆不已:一,永久保持公司的私營性質,絕不上市;二、嘉吉家的第三代成員集體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 此外,嘉吉一直堅持少借貸戰略,通過自我運營成為如此龐大的事業體系。彭國瑞稱,他進入嘉吉40年間,嘉吉的資產規模已經增長了70倍,這正得益于嘉吉家族持續將大部分盈利投資于業務和員工發展。 或許我們確實應該思考,不少企業推崇的高杠桿運作究竟給企業帶來了什么?而上市,帶給企業的,除了更為充足的資本外,是否也將企業置于了更大的風險中? 2、企業風險究竟如何管理? 每一個置身商海的決策者都會體會到,如今世界上一只小小的蝴蝶煽動一下翅膀,就會給整個世界帶來一個波瀾壯闊的影響。穩健的另一層含義就在于如何認識并處理我們面臨的風險。 嘉吉的風險管理體系在業內頗具口碑,這也是彭國瑞在中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彭國瑞說,糧食產量下降2%就可能造成價格上漲50%;而產量增加2%,價格可能下跌40%或50%。這種大幅的波動或彈性要求嘉吉必須采取一流的和長期的風險管理方式,而非投機取巧。 彭國瑞介紹稱,嘉吉在全球擁有70個業務部門,在全球有1,400個辦公地點,每一個辦公地點都是一個風險管理單元,都有自己的風險管理團隊。他們都會采用一套嘉吉通用的工具進行風險評估,每天24小時研究天氣、供需、農民種植、石油價格及運輸等等,然后向總部匯報,并及時提供應對策略。當風險超出一定的范圍之后,他們必須要取得總部的批準才可以接著往下做。 在這樣的風控體系運行之下,嘉吉能夠做到高透明度文化,沒有任何一例是管理層事先不知道的突發交易。有媒體調侃,嘉吉不輸于中情局。 3、企業能否堅守住誘惑? 市場中總有誘惑。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這種誘惑也會越來越大。很多新的業務,短期可以帶來收益,但也許會是未來的一個炸彈。穩健經營,就是要抵得住各種誘惑。很多企業,就是在行駛過程中,偏離了航向。 抵住誘惑,首先是對主營業務的堅持。嘉吉一直探索全球化和多元化發展,但葉始終堅守其主營業務,并堅持只做B2B。嘉吉150年來,一直用金融工具幫助自身和農民抵御糧價風險,但并未將其作為獲利的主要手段。我們看到,有很多企業都經歷了從實業到金融運作的轉型過程。而這其中不乏由金融運作、大宗商品交易失誤而導致企業崩潰的案例。 彭國瑞還表示,嘉吉一旦選擇進入某項業務,一定要透析、深刻理解該業務,并持續對其投資。而嘉吉也會根據自己的戰略決策,適度調整自己的投資范圍,甚至是在這項業務最賺錢的時候。譬如在過去十幾年中,嘉吉基本上每年會出售1-3個業務。目前嘉吉已經撤出大部分的鋼鐵業務。 4、企業能否準確、誠實地記錄? 或許我們很少意識到,能否準確、誠實地記錄,這也是一家公司能否穩健發展的要素。 這是嘉吉指導原則中的一條。在嘉吉員工七條指導原則中的第三條提到:“我們準確、誠實地記錄。”在嘉吉,任何人違反七條指導原則中的任何一條,都不能繼續在嘉吉工作下去。 要穩健經營,一定要劃清企業的管理紅線并執行下去。 在近期中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我們對“準確、誠實地記錄”終于有了更深的體會。正是由于一些企業隨意篡改產品信息,制作了兩套報表數據,才讓過期和腐敗的食品流到了我們的餐桌。而這樣做的結果是消費者也失去了對他們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