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飽和脂肪酸概述 脂肪中的脂肪酸按飽和程度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分子結構中僅有一個雙鍵)、PUFA(分子結構中含兩個或兩個以上雙鍵)。單不飽和脂肪酸包括油酸、棕櫚油酸、油酸、肉豆蔻油酸、蓖麻油酸、芥酸等。PUFA包括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按ω編號系統,根據第一個雙鍵所處的位置可將不飽和脂肪酸分為四個系列,即ω-3、ω-6、ω-7和ω-9系列,其中ω-6系列的亞油酸和ω-3系列的亞麻酸不能被哺乳動物機體從頭合成,必需由外源提供,并且對維持機體正常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稱為必需脂肪酸(EFA),其他許多PUFA能以這兩種必需脂肪酸為前體進行合成。 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動物產品中脂質含量的影響 研究表明,多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蛋黃中膽固醇的含量。蛋黃、各種卵泡中膽固醇(TC)均與日糧中α-亞麻酸(ALA)添加量呈顯著直線或二次曲線降低;蛋黃、卵泡和肝臟的甘油三酯(TG)以及肝臟的TC與ALA之間的線性和二次曲線降低均不顯著。而添加0、0.15%、1%和2%共軛亞油酸(CLA)的日糧,CLA添加組蛋黃中膽固醇含量均明顯低于不加CLA的對照組(P<0.05)。蛋雞日糧中添加月莧草油可以顯著降低蛋黃中的膽固醇。通過改變日糧中ω-3與ω-6脂肪酸的比例,可降低蛋黃中膽固醇的含量,ω-6與ω-3之比為5︰1的兩個試驗組雞蛋中膽固醇含量較對照組分別下降了9.1%和9.7%。 研究發現,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少脂肪在肉雞腹部的沉積。日糧中添加1%共軛亞油酸可以降低長沙黃或愛拔益加兩個品種肉仔雞腹脂率(P<0.05)、腹脂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其mRNA相對表達量(P<0.05)。在日糧中分別用6%和10%兩個添加水平的牛羊脂(富含SFA)、橄欖油(富含MU-FA)、葵花油(富含ω-6PUFA)和亞麻油(富含ω-3PUFA)飼喂21日齡雌性肉雞。結果表明,飼喂葵花油和亞麻油組肉雞的腹脂率顯著低于牛羊脂和橄欖油組(P<0.01)。在雌性肉雞日糧中添加飽和脂肪(牛脂)和不飽和脂肪(葵花油)對肉雞腹部脂肪沉積的影響時發現,喂給葵花油日糧的肉雞腹脂沉積顯著低于牛脂組日糧(P<0.05)。 多不飽和脂肪酸影響動物產品中脂質含量的作用機理 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通過調節許多轉錄因子(如PPARs,SREB-Pl/ADD1、LXR和HNF-4a)和憑借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代謝產物(如FAS,類花生酸物質等局部性激素和過氧化作用產物)來影響脂肪代謝相關酶基因的轉錄、mRNA的穩定性、mRNA的加工,從而影響脂肪代謝相關酶基因的表達、脂肪代謝相關酶的含量和活性,減少體脂沉積。 α-亞麻酸和亞油酸等PUFA在體內能轉化為前列腺素(PGE2、PGD2、PGF、PGI2等)的前體。PGs在脂肪細胞分化中起重要作用。PGF和PGD2的代謝產物9α、11β-PGF可以通過細胞表面的前列腺類受體阻止脂肪細胞分化。PGF和9α、11β-PGF2α抑制脂肪細胞的分化是通過短暫增加胞內Ca,激活Ca/鈣調蛋白依賴性蛋白激酶,從而導致DNA合成增加而實現的。 多不飽和脂肪酸在改善動物產品肉質上的應用 紫蘇子含油量高達35%~50%,其中富含α-亞麻酸、亞油酸和油酸等多不飽和脂肪酸。這些多不飽和脂肪酸能增加生長激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睪酮、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促進蛋白質合成,還能通過調節與脂肪代謝相關酶基因的表達、脂肪細胞的增殖分化和膽固醇轉運載體數量等方式調節脂類代謝,降低脂肪在動物體內沉積,提高瘦肉率和酮體品質。 紫蘇子提取物(優生素)是以優質中草藥紫蘇子為原料,采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完整提取出全部活性成分,經過純化、活化和穩定化技術處理而成的綠色新型飼料添加劑。該產品享有國家發明專利,被農業部評為“安全、有效、不污染環境”的新飼料添加劑。在動物上研究發現:添加紫蘇子提取物可以明顯提高瘦肉率,改善肉色,使肉牛屠宰率、胴體產肉率分別提高1.6%和2.4%,對肉牛背膘厚、肉色、脂肪色、大理石紋、pH值、肌肉剪切力值和肌肉系水力雖無顯著影響,但使胴體質量等級提升一個檔次。因此,紫蘇子提取物可以替代“瘦肉精”、砷制劑和高劑量微量元素,改善動物產品品質。來源:重慶市優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