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和蠶豆 全球有多種不同的豌豆和蠶豆品種——從歐洲的蠶豆到亞洲的鷹嘴豆,它們可適應不同的氣候。在適合種植豌豆和蠶豆的地區,它們都有望作為大豆的替代品。豌豆的蛋白質(25%)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較高,但蛋氨酸含量相對較低。豆類是作物輪作中很重要的一個品種,因為它們能夠固氮。在抗營養因子方面,豌豆含有蛋白酶抑制劑、凝集素和植酸,而蠶豆含有較高的單寧和生物堿。深加工和微粉化對豌豆和蠶豆的利用都非常有益,如此就可提高它們在日糧中的添加量。 羽扇豆 羽扇豆也是一種豆科植物,但蛋白質含量較高(達35%),生物堿含量低,最適合為單胃動物提供營養。而白色型羽扇豆則不同,適合用作反芻動物的飼料。羽扇豆種皮較厚纖維較多,通過機械方法移除種皮后可進一步提高其蛋白質含量。在歐洲,由于羽扇豆的營養價值豐富,人們重新開始大規模種植羽扇豆。澳大利亞是最大的羽扇豆生產國,在飼喂家畜羽扇豆方面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試驗表明,根據豬只不同日齡和飼養階段,豬只日糧中添加量在10%~30%之間。 昆蟲粉 目前人們研究最多的飼用昆蟲品種為黑水虻、普通家蠅和黃粉蟲,已有幾家公司在從事大規模生產,并計劃進行進一步的飼喂試驗。他們利用有機廢物作為昆蟲營養源,收獲幼蟲并制成干粉,昆蟲粉的蛋白質含量高達30%~70%。昆蟲粉的氨基酸含量高于生長豬所需,且消化率較高。 浮萍 長久以來,全球許多地區的人們一直將浮萍用作動物飼料。浮萍在有水區域生長非常快,蛋白質含量非常高(35%~45%)。目前,很多地方在大規模種植浮萍,收獲后晾干用作飼料。對浮萍進行深加工可提高其蛋白質含量,從而確保獲得穩定可靠的飼料產品。 有學者進行了一項試驗,測定了浮萍蛋白濃縮物(LPC)在斷奶仔豬體內的消化率。研究人員發現浮萍中的粗蛋白和氨基酸非常易于消化,平均消化率和標準回腸消化率(SID)分別為79.09%和81.7%。與豆粕相比,浮萍蛋白濃縮物具有較高濃度的SID蛋白質和氨基酸,和魚粉的SID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相近。 藻類 藻類是自然界生長速度最快的生物,全球已經開展了大量關于藻類生產技術及其在豬飼料中應用的研究。光養型(藍綠色和綠色)微藻可種植在人工池塘內,經干燥加工后磨成粉。藻粉含有45%的蛋白質,加之其必需氨基酸濃度可觀,從而使其成為一種極具營養價值的飼料原料。 短期與長期展望 如果價格和供給量令人滿意,更多的葵花籽粕和油菜籽粕就可用于豬只日糧。至于玉米酒糟及可溶物,需要針對其在豬日糧中的添加量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再與其他技術相結合,有望提高豬日糧中玉米酒糟及可溶物的添加量。對于豆類,育種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提高其產量及對疾病和昆蟲的抵抗力,還可進一步減少其中的抗營養因子。如果使用新型蛋白質來源,可以計算出基礎營養價值,但氨基酸消化率則需要進行測定。如果能進行深加工、提取或分餾,可進一步提高營養價值。這些優質但成本較高的產品的蛋白含量較高,且抗營養因子含量較低,使得這些替代蛋白源更適用于豬只日糧。 原標題:【技術分享】仔豬飼料中的九種替代蛋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