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緊缺和營養過剩很矛盾地存在于飼料加工和飼養生產中。因此,準確評價飼料原料營養成分,正確使用飼料原料凈能和氨基酸數據,提高飼料原料應用價值,節約飼料、降低飼料飼養成本更值得行業關注。2014年中國氨基酸與飼料原料應用研討會有幸請到農業部飼料工業中心劉嶺博士,在大會做主題報告:《豬飼料原料凈能與氨基酸價值評價》。以下內容為博亞和訊網根據劉嶺博士現場發言整理,未經本人確認。】 劉嶺博士根據近些年對豬飼料原料價值評定和豬營養需要研究的經驗和試驗數據,著重分析了豬飼料原料凈能和氨基酸價值評定,并對其數據的正確使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凈能可以更好地反映原料價值 能量體系中包括總能、消化能、代謝能、凈能及糞能、尿能、甲烷能和體增熱,其中凈能根據機體需要分為維持凈能和生產凈能,最能反映有效能值的是凈能體系。 如果以消化能體系做配方設計,將會低估動物脂肪、玉米、小麥等飼料的凈能價值;而高估豆粕、菜粕、DDGS等蛋白原料的凈能價值。 不同加工工藝、不同產地的原料價值差異大 農業部飼料中心對豆粕、玉米、小麥加工副產品、花生粕、棉粕、DDGS等原料營養成分的變異及相關性、氨基酸含量及消化率進行了大量研究,積累了大量數據。對豆粕的檢測結果顯示,其凈能與其他營養成分間的相關關系比較密切。同時相關研究表明,隨日糧中油脂比例的增加,代謝能隨之提高;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玉米消化能逐漸降低。 不同飼料原料氨基酸變異大 飼料原料中氨基酸和粗蛋白之間有很好的相關系數,可通過蛋白推算氨基酸含量。大量檢測數據表明,玉米深加工副產品如DDGS、玉米蛋白粉的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的變異系數大。棉粕的氨基酸變異系數也比較大。在使用這些原料時,尤其需要注意。 綜合分析,對于飼料原料凈能數據的使用,應使用系統評價的數據或者數據庫,掌握正確的規律,并進行數據驗證,得到動態數據,合理使用及配比;對于氨基酸及其消化率的使用,應用分析的數據相對準確,也可比對數據庫數據,而通過氨基酸與粗蛋白的比例推算更為準確,或通過回歸方程推測出氨基酸消化率。(選自博亞和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