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安徽等父母代養殖企業,30萬套以上的大廠(民和、六和、九聯、中糧)一般采取提前淘汰,目前50周齡以上基本沒有,部分10萬套左右的小廠采取了關廠,接近2年虧損,已經賠光了11年的盈利。... 近日個別媒體公布了畜牧協會下調2014年祖代雞引種配額,就此我們跟業內公司進行了電話溝通,總體結論確實協會在做一些協調,但是本身這種協調對現有的14家引種企業來講約束力并不強,但可以有效地控制新的進入者。去產能更多的是市場化行為,由于持續虧損,目前祖代和父母代企業已經自發開始去產能,行業拐點已經出現,但是各個環節復蘇的節奏并不一致,需求端會先改善,從而屠宰環節率先盈利,接著父母代養殖開始盈利,而祖代養殖盈利我們認為至少要到明年下半年。 祖代雞養殖已經連續虧損18個月。由于父母代雞苗價格不斷下跌,從2012年7月份開始祖代雞養殖進入持續虧損期,2013年9月份以來父母代雞苗價格一直處于3元以下(成本15元)。祖代引種量從2006年以來連續增長,據我們跟協會了解2012年行業引種量140-150萬套,2013年繼續增長全年預計引種量略高于150萬套。大量的引種使得行業自上而下供給過剩(正常情況年引種量在100-110萬套對應年出商品代4500-5000萬套,行業能夠做到供應平衡)。 三波淘汰,父母代養殖仍連續虧損21個月。父母代存欄在祖代引種大量增加的背景下,這兩年整個供給一直處于過剩的階段,從2012年4月份開始,商品代雞苗價格一直處于下降通道,其中雖偶有能做到微利,但基本屬于曇花一現,總體虧損非常嚴重,特別是13年,受供給充足和需求特別低迷的雙重影響,行業跌至深淵。據我們跟一家存欄36萬套的父母代企業了解,今年養一套父母代虧損367元。2013年以來父母代已經進入了三波存欄淘汰,第一波淘汰出現在四月份H7N9的時候,雞苗價格一度暴跌至1毛錢,行業進行了第一波淘汰,父母代存欄減少30%,46周齡以上基本淘汰完畢,但是由于上一次流感事件發生以后,經過三四個月,隨著影響過去,雞苗價格出現暴漲,這使得這一次父母代存欄淘汰并不到位,特別是在父母代本身供給就特別大的背景下,因此在5月份月報里我們寫到疫情漸去,復蘇難尋,提示大家不必對去產能太樂觀,后面7、8月份補中秋雞和國慶雞的時候整個雞苗價格1塊左右基本驗證了我們的判斷,7、8月份的補中秋國慶雞價格沒漲,這也帶來行行業父母代第二次去產能,這次幅度要小于上第一次。第三波去產能從11月份一直到現在,行業的長期低迷疊加12月份的流感,使得業內普遍非常悲觀,這一次去產能我們認為幅度要大于前面兩次,我們電話調研了山東、安徽等父母代養殖企業,30萬套以上的大廠(民和、六和、九聯、中糧)一般采取提前淘汰,目前50周齡以上基本沒有,部分10萬套左右的小廠采取了關廠,接近2年虧損,已經賠光了11年的盈利。 1 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