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者發現一頭育肥豬需要400g稻草來滿足它行動和站立的行為需求,這不僅滿足了豬的行為需求也推動了較高的生長率,降低了胃潰瘍的風險。 2010年,教育部,司法部和衛生部食品,農業和漁業部共同委托奧胡斯大學進行一項研究,摸清在實際生產中多少稻草才能滿足豬的養殖和站立需求。該成果已發表在一份新的丹麥糧食和農業中心(DCA)報告中。 丹麥和歐盟的立法規定,豬必須永遠有足夠數量的稻草或其他可操作的材料,以此用來合適的探索和可做行為-但稻草需要多少,這沒有具體的數字,報告的主要作者介紹說,他是奧胡斯大學資深科學家Lene Juul Pedersen。 豬需要運動和新奇的刺激 豬用大部分活動時間調查它們周圍的環境。這種行為可能出于饑餓,但對于育肥豬,通常表現為自由采食,主要動機是尋求信息和好奇心。豬檢查周圍或環境有如下的行為模式,如嗅,站立,推,咀嚼或咬。 因此,在集約化生產,豬需要自由采食,也需要可操作的材料(鋪墊的和豐富的材料)以此滿足這種動機。 如果動物受到的刺激是短期的,它們可以重新選址其他豬進行正常的探索行為,尤其是選擇它們的耳朵和尾巴。 因此在項目中,科學家選擇豬轉向豬圈中其他同伴作為缺少行為需求的指示器。在研究中,以下的次要指標也記錄了 ?受傷的尾巴 ?日增重 ?留在圈舍干凈的稻草(這是在下一次放稻草前剩下的量) ?室內氣候的指標 ?胃健康。 豬需要400g稻草滿足它們的需求 在第一階段,科學家檢測了豬每天接受10, 500或1000g稻草的行為。表明接受500 g 和1000 g稻草的豬行為無顯著差異,但是僅僅接受10g稻草的豬重新轉向其他豬。 在第二階段,科學家給每頭豬每天的稻草分配量,分別為10 , 80 ,150 ,220 , 290 ,360 , 430和500克。結果給予的稻草量和探索其他豬之間呈顯著的線性相關性,因為每頭豬每天分配為500g,將探索其他豬的活動時間花在這種行為從10.5 %(10g)減少到8.1%。 在降低限制標準來檢測什么構成生物相關性差異時,科學家得出結論說,在給定的試驗條件下,豬每天至少接受400g稻草才能滿足它們的行為需求。 添加稻草的福利使用輔助變量測定,結果如下: ?稻草量增加時,尾部受傷的數量顯著得線性下降(10克和500克稻草秸稈分別為5.9%和2.8%) ?稻草量增加生長速度顯著增加(10和500克稻草每天分別增加1,012克和1,060克) ?與每天10g稻草相比,每天每頭豬提供500克稻草可顯著減少豬胃潰瘍(7%比33%)。 在給定的試驗條件下,在最熱的月份還包括了2周淤泥清理,收集遺漏數據,稻草量增加并不會增加豬圈,豬的臟污,也不會惡化豬舍的空氣(溫度和氨氣)。 測定豬圈剩余稻草的數量表明,在給定的條件下,每頭豬每天的稻草給予量是,體重增到約50kg時供應量大約是80g,70kg時供應量大約是150g,之后每頭豬需要多于290g的稻草保證能夠自由需求。 Lene Juul Pedersen.說:現在我們得到了滿足豬需求需要的稻草量。稻草的提供可以明顯地改善生長,幫助減少胃潰瘍的問題。這種結果用在實踐中,對于可提供大量稻草的豬舍和糞便系統設計是必不可少的。 英文來源:pigprogres 譯者:IRIS 一頭豬需要多少稻草? 新聞發布日期:2013年11月1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