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內玉米行情依舊處于弱勢運行狀態,主要表現在東北玉米行情尚未因政策收儲而出現顯著提振;華北玉米又逐漸進入“內憂外患”境地;港口地區因庫存偏高,收購價屢屢下調;南方銷區對玉米的消耗節奏穩定,采購積極性維持中性。
盡管國家對東北的玉米臨儲收購持“放開”態度,但受限于黑龍江上市的高水分玉米過于集中,目前政策只是遏制住行情進一步下滑,提振作用尚未顯現。據機構數據,至20日,黑龍江農戶售糧進度過七成,略高于上年同期,但在上市的玉米中,高水分玉米(含水在25%~35%之間)依舊占據較大比例,這就導致品質優良、水分含量偏低的玉米被快速收入庫中,或被貿易商通過鐵路或水運發送到關內銷區,而高水分或質量差的玉米因難以存放,要么被拒收,要么被當地中小型深加工企業隨用隨收。 由此可以初步推測,1~2個月后東北地區玉米將呈如下格局:低水分、高質量玉米或被收入庫中(儲備企業或加工企業),或被發往銷區,市場流通量顯著減少,收購價格提升;高水分普通質量玉米因氣溫升高不便存放,但經過烘干處理后,成本提高,出庫價格提升;高水分、低質量的地趴糧因農民懶于處理,霉變率提升,被各類企業拒收或被壓低收購價格,最終流入深加工企業。 上周,華北地區玉米行情整體弱勢運行,主要是因為當前華北玉米市場面臨著“內憂”不減、“外患”提升的境地。目前,華北當地玉米上市量處于高位,盡管機構監測的農戶銷售進度為66%,但從實地市場調研來看,農戶手中平均余糧最少還有四成,且玉米水分多在16%~17%,企業在收購時因考慮到降水及存管因素,多維持謹慎態度。 據市場信息,折算為15%水分的凈糧收購價,山東多在2320~2340元/噸,河南、河北多在2240~2280元/噸,較上周略有下滑。與此同時,東北玉米依托價格優勢逐步蠶食華北市場,目前,標準水東北玉米到山東的價格基本在2350~2400元/噸,與當地玉米的價差顯著縮小,激發了華北企業使用東北玉米的興趣。 東北玉米不僅在華北產區逐步打開局面,在南方銷區也縮小了與華北玉米的價差,減緩了華北玉米南下的勢頭,并逐漸樹立起原有的市場地位。但經調研發現,受養殖業需求平穩、倉儲企業收購意愿不強等因素影響,東北玉米的市場份額在近期進一步擴大受到阻礙。 銷區需求不振與東北產區行情低迷“夾擊”南北港口。北方港口玉米集港數量不斷放大,收購價跌至2270~2310元/噸,環比下降20元/噸;南方港口庫存高企,企業采購消極,報價延續弱勢運行。同時,南北港口缺乏高品質玉米貨源,也是導致行情難以提振的主要原因。 綜合分析,盡管國內玉米隨著收儲持續進行,標準品質玉米數量不斷減少,5月份后行情或有回暖,但從目前來看,一方面,飼養、深加工行業難以有效擴大對玉米的整體需求;另一方面,季節性因素導致玉米存管難度加大,上市量將維持較高水平。預計短期內在供顯著大于需的市場格局下,國內玉米將依舊維持弱勢運行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