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黃浦江死豬事件鬧的沸沸揚揚,目前沒有發生生豬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也沒有死豬肉流入市場。但是,“死豬”事件多少也會影響到生豬市場。去年價格一直處于低位的生豬市場本想借今年春節的漲勢迎來春天,但節后價格直線下降,進入3月以來更是很快跌破去年的最低點,讓養殖者對生豬市場的后期走勢多了些許擔心與不安。 豬價上漲曇花一現 養殖場戶苦不堪言 年初,全國多地豬價直逼每公斤18元的歷史高點,讓苦熬了將近一年的養殖戶喜上眉梢。 在臨近春節時隨著消費需求的大幅增加,豬價仍會延續上漲勢頭,因此,許多養殖場戶此時并沒有急于拋售,盼望著春節前突破價格頂點后再售,以拔得新年頭彩,彌補虧損。誰知,一月下旬至二月初臨近春節還有半個多月時間,豬價卻不升反降,很快跌破每公斤16元,以后隨即進入下行通道,從此一蹶不振。豬價上漲“曇花一現”,使出欄一頭肥豬少收入200多元的惜售場戶不在少數。筆者曾經接觸到一個養殖場,本應出欄的300余頭肥豬僅僅待圈3天,損失6萬余元,令場主欲哭無淚。 全國豬市在2月底經過短暫的穩定后,于近期再次出現大幅下滑,目前已跌破了去年以來的最低點。3月初全國生豬均價為每公斤13.90元,近期已跌至13.50元左右。 據北京水屯市場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豬肉批發價16.5元/公斤,月環比下降25%;去年同期價格為20.6元/公斤,同比下跌19.9%;新發地市場15日的數據也顯示,豬肉價格月環比降幅很大;年同比降幅較大。 嚴格處置死豬事件 避免造成消費恐慌 每年冬春之交是生豬疫病的高發時節,其對生豬市場走勢影響很大。今春豬價不僅落至低谷,令豬糧比逼近盈虧平衡點,自繁自養頭均盈利已進入虧損區間,而且全國多個地區發生生豬疫病,導致今年仔豬死亡率較高,單頭仔豬養殖成本大幅飆升,對于養殖戶來講,這無異于雪上加霜。 黃浦江上游漂浮著病死豬,更是渲染了悲哀的氣氛。根據上海市政府新聞辦發布的消息,經有關部門核查,確定這些死豬來自浙江省嘉興地區。目前,檢疫未發現人畜共患病原,黃浦江上游原水水質較為穩定,出廠水符合國家標準。經上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已采集的漂浮死豬結果顯示,這批病死豬或源于豬圓環病毒病,該病毒是一種近年來比較多發的豬傳染性疫病,嚴重的會導致生豬死亡,但不屬于人畜共患病。目前,也尚未發現來源不明生豬產品上市銷售。 黃浦江上游水域死豬漂浮事件發生后,農業部高度重視,并迅速派出調查組赴浙江、上海實地了解情況,督導、協調處置工作。同時,農業部發出通知,要求各地畜牧獸醫部門切實加強動物防疫工作,防止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嚴格監督做好檢疫不合格動物、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嚴防病死動物進入市場,避免問題進一步發酵,造成消費恐慌,影響生產正常發展和市場供應。 后市豬價不容樂觀 調控扶持雙管齊下 去年衰落了一年的養豬業,本以為今年或將迎來春天,沒想到春節的短暫翹尾之后,豬價迅速下跌,目前自繁自養頭均盈利已經進入虧損區間,近期豬糧比已經跌破5.5比1的中度虧損線,這表示目前生豬養殖對于養殖戶來講已經是虧本的買賣了。而對于后市而言,由于生豬產能依然過剩,豬價總體來說不容樂觀。因此,加大調控、扶持力度,保護豬農利益,穩定市場供應,避免大起大落已成當務之急。 業內人士分析,新年伊始豬價反彈遠不是“豬周期”的卷土重來或拐點初顯。從生產供給看,當前我國生豬存欄量以及能繁母豬存欄量均處于較高水平,特別是能繁母豬存欄量還在歷史高位,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也無大幅上漲跡象,全國主產區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突發性疫情,所以至少在今年上半年,豬價總體仍呈弱勢運行狀態;從波動周期看,2011年10月以來,豬價總體處于下跌階段,按43個月的波動周期估計,今年二季度后將逐步見底,下半年才有可能逐步企穩并進入上行通道。 目前我國生豬產能過剩,整個產業鏈處于失衡狀態,加之對進口難以有效管控,受制于市場與疫病方面的雙重壓力,將導致養殖風險不斷加劇,養殖利潤難以保證,一時很難走出過山車式的惡性循環怪圈。 對此,專家建議,一是有關部門要加大對生豬生產的扶持力度,扶持生豬標準化、規模化飼養;強化生豬防疫,保障豬肉質量安全;完善豬肉儲備體系,加大政府收儲力度,保證生豬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或波動。二是養殖戶要根據市場規律,合理安排生產,把握好出欄節奏,不要急于拋售,規避風險并適當補欄,提高效益的預期,避免出現大跌之后再大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