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為代表的東亞模式 日本、韓國是這種模式的主要代表,均以批發市場為主渠道,以拍賣為手段。以日本為例,目前,日本共有88個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投資的中央批發市場,年成交金額達6兆2000萬日元,1513個多元化投資的地方批發市場。 經由日本批發市場流通的蔬菜占81%,果品占72%。在批發市場從事蔬菜果品交易的客戶中,通過農協或其他任意組合組織的上貨量各占上貨總量的59%和66.5%,而其他商人等則占總上市量的17.8%和20.1%。交易方法以拍賣為主。 法、德為代表的西歐模式 法國、德國、荷蘭等國是這種模式的主要代表。西歐模式的批發市場與東亞模式相比,批發市場流通比例較小,而且大多數大型批發市場仍然堅持公益性原則,如法國就指定了全法的23所批發市場為國家公益性批發市場。 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形式也有所不同,農產品直銷比例呈不斷上升趨勢,如在巴黎郊外設立的一個批發市場——漢吉斯國際批發市場,由于鼓勵發展產、加、銷一體化,并將產前、產后相關企業建立在農村,巴黎的農產品直銷比例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 美、加為代表的北美模式 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這種模式的主要代表。北美模式的直銷體系很發達,農產品銷售均以直銷為主。如美國農產品市場體系的特點是,糧食類期貨市場發達,果蔬類產地與大型超市、連鎖經銷網絡間的直銷比例約占80%左右,經由批發市場流通銷售的僅占20%左右。 由于這些國家零售連鎖經營網絡和超級市場的發展,使其零售商的規模不斷壯大,要求貨源穩定、供貨及時,產地直銷的流通形式也應運而生。如紐約農產品的供應就沒有集中于城郊附近,而來自遙遠的專業化生產區域,農產品流通交易大部分是由產地直接出售給零售商。(據新華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