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過后,以豆類為代表的農產品期貨補跌明顯,與前期的瘋狂漲勢形成鮮明的對比,說明隨著天氣炒作逐漸進入尾聲以及美國大豆產量的上調,豆類期貨或已徹底轉向空頭市場。 豆粕領跌國內期市 6月份以來,豆類期貨無疑是國內期貨市場的交易明星。由于今年美國大豆主產區遭遇高溫干旱天氣的影響,大豆單產預估連續多月屢遭下調,于是CBOT豆類期貨價格在投機資金的推波助瀾下突破歷史最高紀錄。受此影響,國內豆類期貨的天氣炒作氣氛越來越濃厚,其成交量以及持倉庫量的屢創新高,讓投資者充分感受到豆類期貨行情的激烈與殘酷。與此同時,隨著豆類期貨價格逐漸偏離基本面的軌道,豆類期貨也成為了大資金博弈的樂園。 不過進入9月份后,隨著美國大豆秋收過半,天氣炒作隨即進入尾聲,特別是隨著美豆產量進一步明晰,美豆減產幅度不及預期,CBOT大豆期貨價格中包含的天氣升水逐漸消失,美豆期貨便開始持續下跌。受外盤豆類期貨下跌的影響,國內豆類期貨也是一路跟隨走低。而國慶期間,由于國際市場上消息面較為平靜,節后首個交易日豆類期貨便延續前期弱勢,在上周一開市之后,以豆類為代表的農產品期貨補跌明顯,而隨后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月度供需報告,因正如市場所預期的那樣上調了美國大豆的單產、庫存,這更加重了豆類期貨的下跌壓力。最終豆類期貨在節后首個交易周出現全線下跌,其中豆粕期貨全周下跌5.07%,領跌整個國內期市。另外,受豆粕期貨大幅下跌的拖累,上周大豆期貨全周下跌3.05%,豆油期貨全周的跌幅也高達2.00%。 據記者統計,自9月份以來,隨著美國干旱天氣炒作逐漸進入尾聲,前期屢創新高的大豆、豆粕期貨品種跌幅已接近10%,這與前期瘋狂的漲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豆類或繼續震蕩回落 上周豆類期貨整體大幅下挫,一方面是受長假期間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多數品種延續跌勢的拖累,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月度供需報告整體利空的打擊。上周,美國農業部新一期供需報告顯示,2012/2013年度美國大豆產量預估為28.6億蒲式耳,高于市場預估的27.64億蒲式耳均值。單產預估為37.8蒲式耳/英畝,略高于市場預估的37蒲式耳/英畝均值。大豆收割面積上調110萬英畝至7570萬英畝。據了解,這三項數據均高于該機構9月份的預估值得。美國農業部之所以上調預估值,是因為9月末良好的天氣狀況有助于大豆作物成熟,且使收割加速,而且今年大豆作物收割步伐將成為有史以來收割進展最快的年份之一。眾所周知,此前豆類瘋狂上漲,主要是美國遭遇的50年以來的最大干旱給資金提供了做多的理由,然而最新的供需報告整體偏空,且超出市場預期,可以說則成了豆類加速回調的導火索。由于最新的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數據偏空,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豆類期貨仍然有消化數據利空的需求。 另外,在美國減產幅度低于市場預期的情況下,南美大豆的豐產預期也將使得本年度全球大豆產量不一定全出現減產。巴西咨詢分析機構Safras發布的下一年度展望報告中稱,因為當前美豆期價處于歷史高位,這將促使南美播種面積大幅增加。其中巴西下一年度大豆產量預計能達到創紀錄的8229萬噸,較今年增長了24%,有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豆生產國。因此總的來看,如果南美天氣不發生明顯惡化,全球大豆的產量不一定出現減產,市場所預期的大豆供不應求的現象可能并不會出現。 記者發現,受美國上調大豆產量預估以及南美大豆豐產預期的影響,上周豆類期貨主力多頭幾乎都在集體大幅減倉,這也說明市場主力資金并不看好短期豆類期價。其中在大豆期貨主力合約上,雖然主力多空雙方均大幅增倉,但主力空頭增倉力度更為明顯。與此同時,在大豆期價下跌過程中多空雙方均大幅增倉,也說明目前多空雙方分歧明顯。另外,在豆粕和豆油期貨上,一方面是主力多頭大幅減倉,另一方面是主力空頭大幅增加,這也表明隨著天氣炒作接近尾聲,以及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整體偏空,在多頭獲利回吐的同時,主力空頭正在加大做空力度。種種跡象或預示著豆類期貨已經徹底轉向空頭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