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價格行情跳水 種豬市場為何盈利?
9月7日一早,危樹華從江西東鄉出發,驅車近300公里,進入安徽境內,直奔黃山市區。他此行不是為了游玩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的黃山,而是要去參加9月8日在黃山市舉行的第十屆中國豬業發展大會暨高層論壇。
危樹華是江西東鄉良育畜牧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雖然今年生豬行情不景氣,但公司毛利率仍保持在40%以上。“我們的盈利點主要在種豬,那些更上規模的種豬企業利潤比我們高得多,至少有60%的毛利。但搞生豬養殖的今年就難了,飼料價格漲得厲害,很多養殖戶都賠本了。”他告訴記者。
同樣面對成本上漲、市場疲軟,種豬養殖為何會全線飄紅?紅火背后有何隱憂?面對隱憂,相關部門企業將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種豬行業健康發展?
占盡規模紅利 種豬養殖風頭正健
2011年9、10月份,生豬價格開始跳水,全國生豬收購均價從19.5元/公斤震蕩下跌。根據中國養豬網公布的數據,目前生豬價格仍不到14元/公斤。
讓危樹華慶幸的是種豬價格一直堅挺,成為其豬場的主要盈利點。“純種母豬一直保持在每頭3400元左右,杜洛克公豬、二元母豬的價格也和去年基本持平,但育種淘汰下來的商品豬就虧本了。”危樹華告訴記者。
生豬價格跳水,種豬價格何以“自保”?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瑤生認為規模紅利是我國種豬行業一路飄紅的主要原因之一。
陳瑤生介紹,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也是養豬大國,豬存欄數、出欄數和豬肉產量接近世界的一半。龐大的生豬養殖規模,意味著旺盛的種豬需求。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對豬肉的剛性需求必然增加。”這也是很多企業看好生豬產業,陸續進場的原因。根據中商情報網今年4月公布的數據,自2000 年以來,我國商品豬出欄量一直保持持續較快增長,從2000 年的5.19 億頭,增長到2011 年的6.62 億頭,年均增長率達2.24%。生豬產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大了對種豬的市場需求。
此外,種豬每年有25%的更新率,這就意味著每年有1/4的種豬要退出市場,供需減少相抵,下游的不景氣就沒那么快傳導到上游了。
“價格雖然變化不大,但銷量減少了”,記者了解到,種豬行業并非沒有受到下游市場的影響,很多種豬企業的種豬出欄時間都不同程度延長了。
“如果生豬市場一直低靡下去,市場對種豬的需求減少,種豬市場必然也會受到影響。”危樹華心存憂慮。
大市場小公司 種豬市場面臨洗牌,挖礦的不賺錢,但賣鐵锨的賺錢。
可觀的回報自然引來資本的青睞。大會上,生豬養殖業排名前三位的正邦集團董事長林印孫向業內宣布,旗下加美(北京)種豬養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意味著正邦集團將大舉拓展其種豬養殖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