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趨勢是豬越養越大,因此在育肥舍的時間可能會延長3—4周,因此,育肥舍的數量可能需要增加,而且育肥豬在100千克以上時的占地面積要相應增加。 5、豬舍的建筑的質量 有的豬場很豪華,用琉璃瓦,鋁合金門窗等,但大部分豬場比較寒酸,能省則省,結果是要經常維修,建設維修成本更高。豬舍要適合養豬,要考慮的是保溫、通風和降溫的問題,主要目的是讓各種階段的豬感到舒適。 5.1定位欄的硬件不好,造成損傷和生產力下降:配種舍和懷孕舍主要是降溫和通風。配種舍頂都要有保溫層,墻面最好也有保溫層,并在一端安裝濕簾,水簾的厚度一般在12厘米以上,另一端安裝風機,濕簾的面積和風機的容量需要根據豬舍的面積計算。另外,降溫的能力與豬舍的密閉性能有關,四處漏風的豬舍不容易降溫。 經產母豬定位欄的寬度需要至少62厘米(凈寬),而后備母豬的定位欄需要小些,凈寬56厘米足夠。地面需要平整,漏出的水能夠流到糞溝內,坡度大約3—5度。母豬的后軀部位漏縫一定要足夠寬,以利于糞尿的泄漏,保持后軀的潔凈。現實情況下,很多母豬躺臥在污水中,造成嚴重的不適。定位欄的焊接一定要認真,不應留下太多的銳利的邊角,防止肢蹄的損傷。 飲水器太高可造成飲水噴到地面上,若位置低于中間,則影響母豬采食,因此建議不安裝飲水器,而將水放在料槽內。以保證充足的飲水。 5.2公豬舍的欄位面積太小,不利于公豬的運動:公豬需要運動,因此建議至少每頭公豬有10平方厘米的面積。保溫和通風與母豬舍一樣。采精欄要安裝人員的逃生區,即建立隔欄,只允許人員迅速撤離,而公豬過不去,防止公豬對人的攻擊。人工授精實驗室應利于清潔,否則可造成精液污染,影響配種。 5.3產房過于潮濕,而且容易損傷仔豬。產床最好高架,以降低豬舍的溫度,而濕度高是仔豬腹瀉的原因之一。另外,產床的毛刺和銳利的邊角更容易損傷仔豬,特別是在吃奶的時候,仔豬前指關節處的皮膚往往有損傷,就容易感染細菌。所以最好用圓滑的、沒有毛刺的漏縫板,或者普通漏縫板安裝后用鋼制刷子充分打磨,去除毛刺,使之不能造成仔豬的損傷。 5.4保育舍保溫不理想。寒冷季節,保育舍保溫是重點,保溫的方式很多,主要有熱風爐和地暖,也有室內生火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地暖。但若鍋爐太小,不足以將地板加熱,特別是夜間,燒鍋爐可能不及時,造成白晝的溫差增大,對仔豬應激反應比較大。 6、料槽設計不利于豬的采食或易造成浪費 無論是保育還是育肥豬舍的料槽在大部分豬場都存在問題,料位不足,而且小豬容易鉆人,或者容易溢出,造成飼料浪費。這些損失往往容易被忽略,而這也是豬場最大的損失。 根據每欄的飼養數量確定料位,一個料位有3~4頭豬采食,若料位不足,容易造成欄內均勻度不理想。料槽太淺或者太窄是飼料溢出的主要原因,料槽出料口不能高出料槽的外沿,否則漏出飼料就容易溢出。 另外,每個豬欄最好安裝兩個飲水器,一高一低,有利于不同大小的豬飲水,飲水器高度與站立的豬肩齊平即可。 7、病豬舍和病豬欄的設計不合理 病豬是傳播疾病的最重要源頭,大部分情況下,病豬可以通過嘴鼻的直接接觸傳播疾病,也可通過污染的糞尿以及飛沫傳播。因此,建議將病豬舍建在遠離健康豬舍的位置,并由專人管理。每棟保育和育肥豬舍要設立病豬欄,病豬欄需要與健康豬欄完全隔開,不留空隙,以免病豬與健康豬隔欄發生直接接觸。康復后的病豬不能回到健康豬欄。 8、病豬解剖臺位置不當 有的豬場有解剖室或解剖臺,有的豬場沒有。 其實病死豬一旦被打開,就容易將病原微生物暴露,污染環境,從而造成疾病的擴散。 解剖臺或解剖室不能離豬舍太近,設計應利于清潔和消毒,剖檢后的尸體不能隨意丟棄,最好有尸體掩埋或焚燒場所。 9、裝豬臺的設計不利于生物安全 裝豬臺應該是生產區與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然而這一區域也最容易被污染,成為疾病傳人豬場的重要通道。 9.1裝豬臺應該設計成單向通道,到裝豬臺的豬不能再返回到豬舍。 9.2應該有利于清洗、消毒,而且污水和糞尿需要有專門的管道流入污水處理設施,不能倒流進入豬場生產區。 9.3應該有利于禁止豬場人員與外來裝豬人員的接觸,要安裝門,劃定界限,杜絕豬場人員上到裝豬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