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石橋營村掀起了養豬大潮。 今年50歲的任現賓是石橋營村村養豬專業戶。在其飼養區內,十二棟標準的豬舍整齊排列,水泥硬化的地面干干凈凈。處理排污的沼氣池,通風、殺菌、淋浴、地暖等設備一應俱全。豬舍內有正“度蜜月”的,有懷孕待產的,有即將出欄的,一頭頭活潑、干凈的仔豬或自由散步或瞇眼小憩,每個豬欄邊都安裝著自來水嘴,小豬渴了用嘴一咬就可以飲水;雞棚里雞群和鴨群爭相覓食,一片生機蓬勃的景象。 任現賓2005年開始養豬,2009年,任現賓擴大投資規模,投資800多萬元興建了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的標準化養殖場,購買了70多頭能繁母豬,100多只鴨,300多只雞,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還建造了一個800多立方米的沼氣池,走上了循環養殖之路。 在這個存欄2000多頭豬的養殖場里,看不見污水橫流,聞不到豬糞惡臭。有關養豬的傳統觀念,在這里被徹底改寫。 養殖場里的豬糞、雞鴨糞和沖洗廢水混合物都通過地下排污管道統一送進沼氣池,沼氣池產生的沼氣用來燒水、做飯、照明和豬舍保溫供暖,沼液、沼渣成了大棚蔬菜的有機肥料,蔬菜大棚中清理出的菜葉和賣不完的蔬菜成了豬娃們的美味大餐;豬吃不完的下腳料被雞鴨洗劫一空,真正實現了“養豬業—沼氣—種植業”的循環經濟模式。 聊起創業經歷,任現賓感慨的說:“以前我羨慕城里人的生活,如今通過發展生態養豬業,我家的生活一點也不比城里人差,光去年的年銷售額就達到1200萬元,能有今天的成績,還得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修建這個養豬場政府幫我申請到了國家20萬的專項補貼,去年底又幫我申請到了5萬元的科技經費和2萬元的能繁母豬補貼。有了國家的好政策和政府的支持,我這個‘豬倌’也越干越有勁了,今年我們準備大干一場,擴大養殖規模,再養300只羊,相信日子過的更滋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