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產業作為我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近30年的推廣、普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1985年開始,連續26年飼養數量居世界第一位, 2010年我國禽蛋產量2 765萬t,年創產值3 000億元以上。日新月異的蛋雞產業,推動著我國一個個村莊舊貌換新顏,帶動上百萬農民就業和增收,推廣現代化蛋雞養殖,成為各地政府采取的解決“三農問題”和帶動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 雖然我國是蛋雞養殖大國,但是蛋雞養殖生產水平并不高。目前我國蛋雞養殖仍以中小型農村養殖戶為主體,蛋雞飼養規模主要集中在3000—5000只。在生產性能上,60—72周齡入舍雞產蛋總重約15—17 kg,產蛋期存活率80%左右,料蛋比約2.5—2.8:1。 相對于我國的養殖情況,發達國家以規模化養殖為主體。例如:美國2.8億只蛋雞,前60名養殖場(戶)飼養1.6億只,占全國養殖量的61%;韓國1997年比1991年養殖數量增加26%,而飼養戶卻減少35%。在生產性能上:72周齡入舍雞產蛋總重量18kg以上,產蛋期存活率90%以上,料蛋比2.2—2.3:1。所以說,我國蛋雞生產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待提高。 進入21 世紀,國家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利用市場和政策兩個杠桿,全面推動了蛋雞養殖場的規模化、標準化程度。同時,隨著用工難、飼料成本增加等問題的出現和從業者素質的不斷提高,蛋雞養殖的生產模式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大型集約化養殖場、養殖小區不斷涌現,大型企業不斷介入養殖行業,畜禽飼養集中度越來越高,大型養殖場配備AC2000環境控制系統、自動消毒設施、自動飲水系統、飼喂系統、風機-水簾降溫系統等,使蛋雞養殖業設施化程度明顯提升,養殖效率也明顯提高。隨著從業群體的變化和養殖觀念的轉變,未來蛋雞養殖的集約化專業化生產將是必然趨勢。 1、2011年中國蛋雞產業形勢 1.1中國蛋雞養殖呈現三年一個周期 根據經濟學理論,當供應大于需求時,價格就會下降;當供應小于需求時,價格就會上升。通過我國2003—2010年雞蛋價格和養殖戶的盈虧狀況(圖1)可以看出,養殖戶呈現3年1個周期的變化規律。例如:2003—2005年是一個周期;2006—2008年是一個周期;2009年至今呈現一個新的周期。并且每個周期均表現為1年低、2年高的特點。在這種周期性的變化中,2008和2009年雞蛋價格較為穩定,平均在6元/kg左右,說明這兩年蛋雞存欄處于基本穩定狀態,供需差距不大。 1 2 3 4 5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