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面仍存眾多不確定因素背景下,大豆或仍將保持相對強勢,但國內豆類盤面走勢或將略弱于外盤。 6月份以來,外盤與內盤大豆再度呈現出強勢上行的勢頭,行情特征表現為外盤帶動內盤,并且在商品普遍下跌的情形下尤為搶眼。筆者認為,在后期天氣炒作的不斷刺激之下,配合當前已經漸漸企穩的宏觀面,大豆將延續前期強勢行情。 種植面積面臨上調預期 6月12日美國農業部公布了最新一期的月度供需報告,數據基本符合預期,整體偏多大豆。報告再次確認了美國陳豆、新豆供應短缺的狀況。而在新作種植面積上,美國農業部未作修改,其“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將市場的視線成功引向6月末的USDA種植意向報告。事實上,在過去18年,USDA僅有3年在6月的報告中改變了對新作種植面積的預測,而上述年份的天氣都極端濕潤,同時在這3年中其中有2年通過下調大豆單產預測來抵消種植面積增加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機構對于大豆種植面積普遍報以預期增加的態度,具體上升幅度為100萬—200萬英畝,同時當前報告中單產預測為43.9蒲式耳/英畝,遠超5年均值水平。因此,即使調高種植面積,如若天氣確實出現干旱,單產的下調將會使面積上調對總體產量的影響效果微乎其微。 由于在2013年春季之前全球大豆供應偏緊格局得到反復確認,因此天氣的利多因素作用在此時將會大于其他利空因素。根據美國國家氣象數據中心的數據,今年3月到5月份的春季是美國有記載以來最為炎熱的春季。由于糧食種植帶降雨匱乏,加上天氣炎熱,已經導致作物單產潛力受損。近期USDA發布的大豆一周優良率較上周大幅下滑至53%,是自2008年(57%)以來的同期最低水平。過低的優良率引發市場對于新季大豆產量嚴重擔憂,而減產效應將會在舊作物庫存緊缺的背景下被無限放大。 國內終端消費疲軟,未來或將向好 雖然外盤豆類基本面一片向好,但國內疲軟的終端消費給大豆走勢產生了一定的“降溫”作用。目前國內進口大豆數量持續升高,但下游消費卻依舊疲軟。大豆港口庫存在經歷3月份的快速下跌之后再度回升,而5月份以來,國內大部分飼料企業的飼料銷售呈現明顯下降態勢(部分降幅環比高達15%—20%),且6月份仍維持在較低水平。6月中旬以來,華東、山東等地油廠在3200—3300元/噸的豆粕(3485,-4.00,-0.11%)合同量非常少,在壓榨虧損再度擴大的背景下,壓榨廠開機率普遍下降。 另一方面,前期生豬大量出欄已經接近尾聲。農業部公布的4月份數據顯示,4月全國生豬存欄數為46300萬頭,環比增加0.2%,其中能繁殖的母豬4950萬頭,環比減少0.08%。在國家相關政策影響下,養殖業補欄熱情有所回升。但是,目前每頭肥豬成本達到1550—1600元/頭,如果按照每頭出欄肥豬體重為220斤,則每頭虧損為80—140元/頭。因此,生豬價格短期內仍將維持低位,但未來不排除企穩向上的可能,目前國內已有部分地區豬價開始企穩上行。 美豆優良率走勢 總之,在宏觀面仍存眾多不確定因素背景下,大豆或仍將保持相對強勢,同時,由于國內下游需求并未出現有效恢復,國內豆類盤面走勢或將略弱于外盤。在當前豆粕持倉量創下歷史新高的情況下,后期豆粕盤面一旦出現大量獲利了結,則大豆將代替豆粕引領整個豆類走勢。 (作者單位:寶城期貨) 作者:童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