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高位運行的雞蛋價格在端午節前忽然急轉直下,走出了一波下行行情。 “最近雞蛋一直在掉價,一箱雞蛋(45斤)價格已經由190元下滑到150元,算下來一斤跌了近一元錢。”22日,養雞大縣陽谷縣塘坊村村民張繼恩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雞蛋價格一直較低,5月下旬艱難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后,本以為至少能夠持續到端午,“沒想到這么快就跌了下來。” 養得好的不多 張繼恩養的是“青年雞”(指7-20周齡的母雞),一般需兩個月,在雞產蛋前賣給蛋雞養殖戶。見到張繼恩時,他正在網上查看雞蛋行情,“這兩天蛋價算穩住了。” “你又不養蛋雞,為何這么關注雞蛋行情?”導報記者有些不解。 “雞蛋價格和我養雞息息相關。蛋價高,養殖戶增多,存欄量增加,雞貴;蛋價低,養殖戶減少存欄量,雞就便宜。”張繼恩告訴導報記者,今年春節剛過,他進了4萬只雞苗,養了兩個月該出手了,由于雞蛋價格偏低,蛋雞養殖戶減少規模,“那4萬只雞基本上是成本價出手,雖然沒掙多少錢,也沒賠錢。” 看到行情不好,張繼恩再次進雞苗時縮減了規模,只進了2萬只,大約5月底長成。張繼恩認為此次又將無錢可賺。“沒成想雞蛋價格突然漲了上來,2萬只雞不僅賺錢了,還不夠賣的。前幾天我又預訂了4萬只雞苗,還沒到呢,這不雞蛋價錢又跌了,每只雞苗價格較前幾天也便宜了2-3毛錢,不知道養起來的時候行情怎么樣。” 據張繼恩介紹,蛋價低的時候,雞苗價格為3元/只,高的時候為4元/只,如果進4萬只的話,成本相差4萬元。由于有兩個月的養殖周期,等養成出手,正常情況每只有2-3元的利潤,趕上行情不好,就賣不上錢。“如果養得好,多少還能掙點,養不好就有可能剛夠本兒甚至賠本兒。” 張繼恩所說的養得好,是指雞不生病,少打針吃藥,在喂養上合理搭配,將成本降到最低,“真正養得好的并不多。” 他的話得到種蛋養殖戶曹景磊的認同。“只要沒傷病,行情再不好也能保本。”他以自己的標準化養雞大棚為例———該大棚完全采用機器管理,實現了自動控溫、自動上料、自動飲水、自動刮糞,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率,節約了生產成本。適宜的溫度大幅提高了雞的產蛋率:和普通雞舍的雞進入“歇伏”期不同,其標準化大棚養的雞產蛋率高達90%以上。 贏家方略 22日,陽谷的室外氣溫達到36℃,但曹景磊的標準化雞棚內并不感到悶熱。幾千只蛋雞整齊地排列在籠內,剛產出的雞蛋穩穩地滑落在籠下的鐵欄網中。 “種蛋價格還可以,一個六七毛錢。”曹景磊對導報記者表示,他養雞十幾年了,兩個標準化大棚內共有1萬多只雞,“原來養的是商品蛋雞,現在主要是種蛋。行情不好的時候,一只種蛋也比商品蛋要貴兩三分錢。” 1 2 3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