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水產 水產快訊 國內水產 查看內容

    大旱重創漁業 誰給漁民上保險?

    2011-5-30 10:10| 發布者: jieming| 查看: 1130| 評論: 0|來自: 新華網

    摘要: 持續數月的罕見干旱,讓有“中國淡水漁業第一市”之稱的湖北荊州市水產業遭受重創,約150萬畝水產養殖水面受災,占了全部放養水面的近七成。大旱面前,以湖為家、以打魚為生的漁民如何生活?記者來到荊州展開調查。
      昔日“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江南魚米之鄉,如今滿眼是干涸的魚塘和干裂的稻田。

      持續數月的罕見干旱,讓有“中國淡水漁業第一市”之稱的湖北荊州市水產業遭受重創,約150萬畝水產養殖水面受災,占了全部放養水面的近七成。大旱面前,以湖為家、以打魚為生的漁民如何生活?記者來到荊州展開調查。

      “沒有水,魚苗蟹苗都死光了”

      5月28日,荊州市監利縣福田寺鎮漁民劉巨庭頭頂烈日,腳踩淤泥,帶記者到他家去采訪。一個半小時后,劉巨庭停下腳步,指著遠處的一條船說:“那就是我的家了。”

      放眼望去,洪湖已幾近水洼,像是一片坑坑洼洼的沼澤。劉巨庭的船家就泊在他們祖祖輩輩苦心經營的福田寺鎮洪湖養殖場。里面橫七豎八地“趴”著數十艘擱淺的漁船。

      自去年冬天以來,我國第7大淡水湖泊洪湖降水量僅有歷史同期的四分之一,尤其是4月中旬至今,洪湖所在的洪湖市和監利縣連續一個多月無透雨,江河水位降至歷史最低,水產業遭受重創。就在一個月前,以湖為家的漁民因斷水斷糧,不得已被轉移到了岸邊臨時的救災點。

      “我在洪湖生活了快50年,平生還是頭一次見到湖底。之前都是坐水上快艇,一趟只用10多分鐘,現在要走1到2個小時。監利縣境內的洪湖已經干了,洪湖市那邊由于地勢低,還有條不足半米深的水道,如果再干旱下去,洪湖也就徹底干了。”

      沿途,記者看到大量的荷葉和水草因暴曬而枯萎。淤泥中不時散發出腐爛的惡臭。有不少漁民挽著褲腿在湖里撈死魚蝦,加工成粉末做飼料和肥料以減少損失。

      劉巨庭說,這里曾住著100多口人。船房里面設有廚房,家用電器也都有。大旱發生后,漁民生活越來越艱難。“生活物資運不進來,加上飲水困難,漁民只能上岸投親靠友。繼續留在湖里的,政府給每人補助了200元。”

      據了解,福田寺鎮漁場已有6艘船擱淺在暴露的湖灘上,時間一長就攔腰折斷了。每艘船大約6萬元,僅此一項就損失30多萬元。

      但最讓劉巨庭痛心的還是湖里放養的螃蟹和魚蝦,如今都已經死光了,讓他血本無歸。

      “今年借貸投入了150萬,沒想到旱情這么嚴重。一直盼著下雨再養大一點可以賣個好價錢,結果盼不到雨,沒有水,魚苗蟹苗都死光了。”

      記者從當地水產部門了解到,像福田寺鎮這樣的專業養殖場,監利縣一共有四家,涉及漁民323戶,共1294人。有些漁民在魚蟹旱死之后就改養小龍蝦。小龍蝦生存能力非常強,沒想到水位一降再降,龍蝦苗也旱死了。

      據荊州市水產局局長肖家浩介紹,六七月份原本是小龍蝦集中上市的季節,而如今小龍蝦大面積減產,已減產2萬噸。

      在荊州市荊州區一些小餐館里,去年每鍋只賣60元的小龍蝦,如今價格飆升到了90元左右。“現在貨源緊,能進到貨就不錯了,還得托熟人,但說實話,因為水少了,龍蝦個頭都比較小,味道也就不如以前了。”一位在荊州區老南門開店的歐陽老板說。

      “水產大市”因旱蒸發近15個億

      小龍蝦損失僅是水產大市受災情況的冰山一角。據荊州市水產局最新統計,全市共有147萬多畝養殖水面受災,其中精養魚池和湖泊、水庫、河溝等受災嚴重,成魚損失7萬噸,魚種損失2萬噸,蝦蟹等水產品損失4萬多噸,漁業總經濟損失14.8億元。

      “荊州去年被授予‘中國淡水漁業第一市’稱號,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水產強市,可正當大家朝目標奮進的時候,遇到了50年一遇旱情。水產損失慘重,損失與日俱增。如果旱情持續,年初提出的漁業為全市農民人均增收貢獻200元的目標恐怕很難實現了。”肖家浩一臉愁容地對記者說。

      肖家浩說:“關鍵還是要保障人畜用水,合理利用水資源,盡量減少漁業損失。”據介紹,為減少水體負載,緩解溶氧壓力,荊州市的監利縣、洪湖市、公安縣等地采取了“捕大留小”的措施,將達到上市規格的水產品盡快捕撈銷售,以降低漁業損失。

      荊州水產部門還以公開信的形式指導漁民科學抗災,全力保護好魚苗魚種和魚類親本,為災后秋繁打好基礎。全市各地正采取水庫放水、江河引水、筑壩蓄水、疏渠暢水、泵站提水等多種措施,最大限度地提供漁業生產用水。對有水的池塘,加強日常管理,勤巡池、多投喂、及時調節水質,以保證成魚正常生長。

      監利縣增購潛水泵15臺,在長江江段增加三座抗旱泵站從長江提水。公安縣計劃打機井700多口,大井每口補貼2萬元,小井每口補貼1000元。目前,共有15支來自河南、安徽等地的專業打井隊在旱災區忙碌。

      “當前正是苗種生產的關鍵時期,前段時間魚苗孵化只完成30%的孵化量,距離目標還有很遠。大旱對荊州水產業的打擊是致命的。”肖家浩說。

      誰為漁民上個保險?

      今年罕見的大旱,是對“漁業大市”荊州農田水利設施的一次嚴峻考驗。

      據了解,荊州所屬的四湖地區原本是全國有名的“水袋子”,洪澇災害頻發。長期以來,荊州重防洪排澇,輕引水灌溉,所以排水設施比較齊全,但引水設施嚴重不足。

      采訪中,一些群眾反映,今年的大旱主要是雨水偏少引起,雖然湖泊、水庫、塘堰、河溝水資源有限,但緊鄰長江的地方還是有水可取。但實際上荊州沿長江的洪湖、監利等水產大縣,普遍缺乏引水設施,當前抗旱都是緊急從外地引進的抽水泵。

      由于可用水資源有限,一些地方因為“搶水”引發爭執。荊州的洪湖、長湖等水位下降后,沿湖村民開始圍湖打堤、造田造池,這也給濕地長遠保護帶來了隱患。

      水產大市今年漁業遭受重創,除了大旱“天災”,還有水產基礎設施改進不夠等“人禍”因素。荊州市精養魚池有近70萬畝,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挖的,水電路不通,池塘淤塞老化嚴重,保水深度平均不足1.2米,池塘水容量有限。

      為此,荊州市水產部門提出,將用5年左右時間,按照“小改大、淺改深、低改高”、保水深度2.5米以上和“硬化護坡達標、排灌增氧配套”的要求,在全市開展精養魚池標準化升級改造,以實現旱澇保收的目標。

      在采訪中,一些漁民紛紛反映,去年遭遇洪澇災害,今年又逢罕見旱災,損失巨大,但沒有任何保險來補償,他們強烈呼吁享受農民同等待遇。監利縣棋盤鄉大湖養殖場負責人孫傳華問記者:“農民種田都有保險,遇旱澇災害都可以得到補助。為啥我們養魚的就沒有?”

      據了解,湖北省目前已開展了政策性“三農”保險,對水稻、奶牛和種豬等實施保險,近期還新增了油菜和棉花保險試點。

      對此,一些漁業管理人士和漁業專家建議建立漁民保險制度。肖家浩說,漁業作為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之一,應考慮建立健全相關保險制度,尤其是針對旱澇大災應有政策性保障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地方發展水產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夠為農民(漁民)增收提供保障。

      本文來源:新華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1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09:3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泽县| 长汀县| 漾濞| 宜宾市| 黄梅县| 东宁县| 诸暨市| 泊头市| 芦山县| 绥德县| 平利县| 麻阳| 海淀区| 赤峰市| 方正县| 盈江县| 雅江县| 五河县| 奇台县| 逊克县| 和田市| 平谷区| 连山| 休宁县| 曲水县| 盐池县| 宣恩县| 黄石市| 黄浦区| 新竹县| 晋中市| 宁远县| 建德市| 射洪县| 石门县| 陈巴尔虎旗| 林西县| 花莲县| 贵港市| 南岸区|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