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5日恒興以5700多萬元拍下中山盛田。 2011年2月14日泰高宣布以4000萬歐元收購珠海世海。 2010年8月恒興以1.3億元收購通威持有的粵華股權全資掌控粵華。 目前業內尚有傳聞珠海一中小型對蝦飼料廠正與粵海洽談出售事宜。近段時間更有不少小型飼料廠正默默無聞地從市場上消失或破產或被收購。 短短半年間廣東數家中小蝦料企業被兼并而收購者都是對蝦飼料大鱷。兼并現象如此頻繁收購企業如此集中這在以前從未出現過。 微利時代小企業難生存 業內人士分析中小型對蝦飼料廠被收購兼并事件近段時間頻現除了與被兼并企業自身經營管理不善有關外更多地與近幾年飼料原料漲價幅度、頻率上升有直接關系。 2000年進口魚粉價格為4000多元/噸如今已升至1.4萬多元/噸翻了3倍有余。2000年至2006年間魚粉漲價頻率較低幅度不大。2006年之后由于智利秘魯魚粉大幅減產導致價格大幅上揚當年魚粉從五六千元/噸猛升至10000元/噸而且供不應求。不少急需魚粉的飼料企業雖然手中握有厚厚的人民幣但只能望粉興嘆。在此之前飼料廠購買魚粉等原料尚可賒帳待銷售飼料回款后再結清貨款。但自那之后賒帳現象幾近絕跡。 在魚粉價格的帶動下生產飼料所需的其他相關蛋白飼料原料也順勢大漲。盡管對蝦飼料也因原料漲價而提價但飼料廠擔憂漲幅過大喪失市場份額因此對蝦飼料的漲幅無法緊跟原料漲幅利潤在一輪輪漲價中下降。 據了解2000年時對蝦飼料只需四五千元/噸而廠家的利潤就高達2000多元/噸利潤率在50%以上。如今的蝦料價格漲至8000多元/噸但廠家的利潤卻下降大半。如果扣除給予經銷商的回扣廠家實際利潤每噸不過三、四百元利潤率不到5%。蝦料行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 據粗略統計自2006年后魚粉等蛋白原料價格幾乎每年都有大幅波動對蝦飼料被迫隨之改動價格漲幅為300元—600元/噸。而在2009年初與年底廠方兩次提價。這是飼料廠首次在一年內連漲兩次漲價頻率提高。今年3月初對蝦飼料再次漲價300元/噸。不過漲價勢頭似乎并沒有就此停滯。目前業內已有傳聞飼料廠或將再次提價。 飼料原料供給緊張漲價幅度、頻率提升原料賒銷困難對蝦料企業的資金實力是巨大考驗。與大飼料廠相比中小型對蝦飼料企業由于采購規模小議價能力弱在原料采購上毫無優勢。采購價格高必然導致生產成本提升。原料幾經漲價與大企業相比中小型飼料廠的利潤下降更大。 粵海飼料集團一營銷高層表示眼下對蝦飼料銷售競爭看似是品牌與市場影響力的競爭實際上已轉變為企業之間資金實力的直接抗衡。對蝦飼料行業賒銷盛行資金回籠多依靠年底回款。如何解決日常的資金流動是飼料廠最大難題。 “誰能保持資金鏈持續運轉誰具有更快更強的融資能力誰就能笑到最后。”中山某飼料企業銷售經理何行(化名)說對蝦養殖受天氣病害影響較大一旦養殖情況不好賒出去的飼料款很難回收。他指出近幾年對蝦養殖環境越發惡劣蝦病暴發愈來愈頻繁養殖風險不斷增加飼料廠面臨的風險也相應增加。 他說大飼料廠向銀行貸款比中小型企業容易這樣抵抗資金風險能力也更強即使回款不利也能硬挺而中小型企業一旦回款差很有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生產經營難以為繼。“以前對蝦好養錢好收原料漲價次數少、幅度不大中小型企業還能過得比較滋潤。同樣的銷售情況放到現在經營已難以維系。” 珠海一飼料廠老板告訴記者如今經營飼料廠風險高、利潤薄發展前景不明朗。他說與其辛苦煎熬還不如趁現在經營尚好賣給大企業。 大廠借亂世擴張壯大 在蝦料行業去年恒興集團的蝦料銷量為20多萬噸海大及粵海均為10多萬噸三大飼料集團的總銷量約為50多萬噸占據全國大半市場。隨著中小企業在市場上逐步退讓大型飼料廠不斷壯大。除了不斷收購兼并各地企業大飼料廠還不斷在對蝦養殖重地投資建廠。以江門為例三大飼料廠均在此設廠。江門海大建于2006年江門珊瑚(屬于恒興集團)建于2009年江門粵海建于2010年。 “大飼料廠目前都在加緊布點爭搶市場。”何行說原材料漲價導致飼料利潤下降建廠擴大產能實行規模化采購向規模要效益是企業的生存之道。 他表示三大飼料集團經多年發展財大氣粗尤其是海大上市后資金更為充沛更采取人海戰術在全國范圍內強占市場先機。而原料漲價引發市場動蕩小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這對大企業而言是絕好的壯大時機。 何行介紹受物流影響一家飼料廠的銷售半徑有限銷售地區距離飼料廠越遠影響力越小這也是大飼料廠密集布點的原因。而除了建廠收購一家設備齊全、有一定市場份額的企業也是大飼料廠最為快速的擴張之道。盡管利潤低但只要大飼料集團占據市場份額依靠規模化生產也能盈利。而且企業除了飼料環節還可從產業鏈的種苗、藥物、流通加工環節賺取利潤。 何行表示隨著對蝦飼料利潤不斷下降廠家的賒銷力度將會減弱資金把控將得到加強。據了解在2000年對蝦飼料發展初期廠方回款率只需達到60%—70%即可盈利業務員可獲提成。如今飼料廠的回款一般都要達90%以上才可有利潤業務員則要回款99%甚至100%才能拿到提成。“如今賒銷的風險越來越大而飼料利潤越來越低飼料廠賒銷的動機及動力將不復存在。”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國內1.3萬家飼料企業50%是小型飼料廠超過20%的中型飼料企業已經停產。湛江捷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晨曦認為對蝦飼料廠規模化、集中化已是大勢所趨而且速度將越來越快。可以預料大型飼料集團利用自身的資金優勢及市場影響力將在一次次市場動蕩中逐步蠶食中小型對蝦飼料企業的市場份額。未來會有更多中小型飼料廠被納入幾大飼料集團麾下飼料廠的規模越來越大對蝦飼料市場將是幾大飼料集團的天下。 不過他表示對中小型對蝦飼料企業而言仍有生存發展空間。他指出對蝦飼料利潤越來越小大飼料企業依靠規模生產獲利。這對飼料企業而言也是一種劣勢。出于生產成本考慮大企業只能盡量少更換生產品種以此減少人力、原料損失。因此可以預判大企業的生產線一般只能固定生產某種飼料產品較為單一。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養戶對蝦料將會出現更為細化的需求如功能性對蝦飼料、藥物飼料等等。由于市場需求量不大且養戶要求各不相同這類飼料無法規模化生產不適合大飼料廠。這就為中小型對蝦飼料企業提供了生存空間。 如此看來中小型飼料廠的規模小可靈活轉換經營根據客戶需求作出相應變更。“這類飼料的利潤肯定要比普通對蝦飼料高即使產量不大也可支撐飼料廠運轉。只要中小型飼料廠能把飼料質量做好仍有在各大集團夾縫中生存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