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部門于3月22日再次舉行臨時存儲跨省移庫大豆競價銷售交易會,計劃銷售臨儲大豆29.9475萬噸,三等最低起拍價3920元/噸,二等最低起拍價3960元/噸,結果全部流拍。而從去年12月份至今,國家共舉行8次臨儲移庫大豆競拍,累計計劃銷售236.23萬噸,實際成交1.11萬噸,成交率僅為0.47%。 和進口的美國大豆相比,國儲拍賣的國產大豆在價格上的確占不到什么便宜。由于2010/2011年度美國大豆產量的逐步確定,對美國大豆單產的炒作開始消退,美盤CBOT大豆期價去年12月末之后漲勢逐漸放緩,雖然今年2月初一度創下1460美分/蒲式耳以上的兩年半新高,但隨后屢屢大幅回撤,最低時曾調至1270美分/蒲式耳。與此同時,進口大豆的到港價格也有所下滑,中華油脂網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廣州黃埔港、浙江寧波港(3.31,0.02,0.61%)、山東青島港、天津港(8.76,0.14,1.62%)、遼寧大連港(3.87,0.02,0.52%)的大豆分銷價格普遍位于4250~4300元/噸。 “自從美盤大豆出現回調,國儲大豆拍賣的成交就不行了。”南華期貨分析師王晨希表示。 盡管國儲大豆本周的起拍價格似乎還比進口大豆的價格每噸低了200~300元,但如果算上國產大豆的運輸和其他成本,它在美豆面前就沒有了競爭優勢。而因為美盤豆價不振,國內大豆期、現價格也紛紛轉入疲軟,大豆甚至成為最“滯漲”的大宗農產品(17.09,0.45,2.70%)之一,國儲大豆的屢次流拍也說明市場情緒逐步轉向觀望。且因為國儲拍賣的是2008年的陳豆,很多下游的榨油企業采購意愿也不強。 這種觀望情緒可能繼續影響今后的國儲大豆拋售,因為中國進口的下降和新一年度美國大豆種植情況的不確定性。國家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大豆進口量總供給為745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了6.1%,而今年2月份的大豆進口量僅為232萬噸,較前月減少超過50%,較去年同期下降21%。雖然春節長假等因素可能是大豆進口下滑的關鍵因素,但豆價的“滯漲”或多或少也影響到國內油廠的大豆進口需求。中國是國際市場頭號大豆采購國,2010年中國共進口大豆5480萬噸。如果美盤大豆價格繼續維持弱勢,買漲不買跌的市場情緒就很難消退。 而目前,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的大豆產量已經基本確定,市場關注的焦點將集中在美國新一年度大豆播種面積和天氣因素之上。由于美國農業部(USDA)將在3月31日公布作物種植意向報告,市場在此之前缺乏新的指引,內外盤大豆價格短期可能維持震蕩,國內大豆收購主體的觀望情緒暫時可能還會加強。有業內人士稱,國儲大豆的持續流拍反映了國內大豆市場疲弱的基本面,中國需求的放緩和國家對通脹的調控都使得豆價短期易跌難漲。但他同時指出,也不應對后市大豆價格過分悲觀,因為中國對進口大豆較高的依存度,大豆的價格走勢主要還得看外盤的反應,而USDA屆時可能還會下調新一年度的美國大豆的播種面積,這將為豆價提供利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