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反芻 牛羊文化 查看內容

    古代養牛技術

    2011-3-16 15:35| 發布者: jieming| 查看: 898| 評論: 0|來自: 互聯網

    摘要: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關于相牛術的記載。傳說春秋時代齊桓公謀士寧戚著《相牛經》,后傳給百里奚,到漢代河西薛公得其書以相牛,并作注解,漢末由高堂生傳至晉代。但這一著作也可能是漢代早期的人假托歷史人物之名,總 ...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關于相牛術的記載。傳說春秋時代齊桓公謀士寧戚著《相牛經》,后傳給百里奚,到漢代河西薛公得其書以相牛,并作注解,漢末由高堂生傳至晉代。但這一著作也可能是漢代早期的人假托歷史人物之名,總結從春秋到秦漢民間的相牛經驗而成。原作《相牛經》已失傳,僅在《齊民要術》和其他古農書中散見有關內容。清代的《相牛心境要覽》是一部內容遠勝于《相牛經》的相牛專著,全書1.2萬余字,以介紹相水牛技術為主,次及黃牛,其中大部分可作現代役牛鑒定的參考。

      放牧是古代養牛的早期方式。甲骨文中的牧字即表示以手執鞭驅牛。《說文解字》把它解釋為養牛人。夏、商時代的牧官,包括牧正和牧師,既是地方官,也是管理養牛和其他畜牧生產的頭目。牛群放牧的形式和近世相似。放牧地也有指定,曾有郊地、林地、牧地的區別。隨著牛用途的發展,放牧為主的養牛方式逐漸向舍飼過渡,或二者結合。甲骨文中的牢字表示供躲避風霜雨雪用的簡易牛欄或牛棚。

      《秦律》中已有對牛馬的飼養管理和使用的保護條例。北魏《齊民要術》指出,養牛要“寒溫飲飼,適其天性”,還提到造牛衣、修牛舍,采用墊草,以利越冬等,表明已很重視舍飼管理措施?!短屏洹访鞔_規定官牛的飼料由政府定量供應。《農桑輯要》在總結元代以前耕牛的飼養方法時提到:每三頭牛日給豆料達八升,每日定時喂給,每頓分三次,先粗后精,飼畢即耕用。到明、清二代,耕牛飼養采取牧喂結合的方法。徐光啟《農政全書》中所述,適用于江南;蒲松齡《農桑經》、包世臣《齊民四術》和張宗法《三農紀》中介紹的飼料處理和喂牛方法,適用于華北。清楊秀元《農言著實》介紹陜、晉各省用苜蓿喂牛的經驗,更有價值。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最新評論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2:3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深州市| 溧阳市| 台南县| 彝良县| 马尔康县| 五大连池市| 蚌埠市| 玉林市| 吐鲁番市| 丰台区| 方城县| 韶关市| 惠州市| 太仆寺旗| 威宁| 马山县| 克什克腾旗| 阳谷县| 光山县| 南和县| 罗甸县| 青冈县| 商南县| 建水县| 都江堰市| 玉龙| 桃江县| 平武县| 中宁县| 班玛县| 景洪市| 固阳县| 衡南县| 广西| 辽中县| 苍溪县| 舟曲县| 凤庆县| 奎屯市|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