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乳制品生產許可證重新審查工作完成時限已到,完成了重審的企業卻不足1/3。國家質檢總局不得不宣布,將由原計劃的3月1日順延至3月底。業界擔心的是,時間的延遲會不會讓行業門檻也變低。 為保障乳制品質量,2010年12月1日,工信部、發改委、質檢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在乳品行業開展項目審核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乳制品生產企業都要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重新提出生產許可申請。至2011年3月1日起,未能符合規定而未重新獲得生產許可的,將依法停止生產乳制品及嬰幼兒配方乳粉等產品。 莫慌!此次主力仍然在假摔? 套牢的股票很可能有救了! 3月股市很可能發生巨變? 拉鋸戰背后暗藏的資金動向! 但大限已到,全國僅有1/3的企業完成了重審。為此,質檢總局近日宣布,乳制品生產許可證重新審查工作完成時限將由原計劃的3月1日相應順延至3月底。 對于大型乳企而言,通過審查是比較容易的;那些差距巨大的小型企業必然被淘汰掉;最為難辦的就是那些可關可不關的中型乳企。發改委的延期就是為了那些尚未做好重審準備的較為優秀的中小乳企爭取時間。 “我國乳企數量較多,要在短短幾個月內完成對所有乳企的審核工作是一項耗時長、挑戰大的工作。同時,不少中小企業資金較為緊張,在規模、檢測設備、檢測技術及檢測人才隊伍等方面都未能達到審核的要求,審查申報進程相對緩慢,為確保一些發展潛力較大的中小企業能夠存活下來,發改委將限期延長一個月。”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但不能回避的問題是,政府如何在可關可不關之間進行選擇。東方艾格乳業分析師陳蓮芳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乳業清查并非想象的那么簡單,嚴格按照標準一刀切下去了事,涉及的事情還很多。例如,乳企工人的就業,奶農的銷路,財政上繳等問題。各地在《通知》執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隱性的降低門檻事件。 也許對于那些優秀的中型乳企來說這是個得以繼續生存的好機會,但也難免會進來幾個害群之馬。當地主管部門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鑒別。 畢竟,中國乳業幾乎已經到了一碰即碎的地步了。受最近爆出的皮革奶事件影響,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明顯不足。2月27日,中央電視臺《國產奶粉的“危”與“機”》節目調查顯示,有七成受訪者表示不選擇國產奶粉。 “如果讓害群之馬進入,國內乳業恐將遭受更大的打擊。一些地方政府一定要在地方利益和食品安全之中做出權衡,堅決做好審核工作。社會各界也要做好相應的監督工作。也許這樣做會讓更多的企業慘遭淘汰,但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那么,那些較為優秀的中型乳企又該如何快一步踏過門檻呢?周思然建議,首先,針對資金緊張的問題,乳企應利用自身所有的資金渠道籌措所需資金,資金充裕,才能購買符合新規要求的相關檢驗設備;其次,積極建設人員隊伍尤其是技術人員的隊伍,以期達到新規中的人員核查要求;最后,通過整合實現強弱兼并則可以彌補短期內規模無法達到新規要求的的缺口。 本文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