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犢(小牛)寨位于欒川縣城西北50公里的抱犢山上,海拔1803米,東臨三川鄉石窯溝,西至盧氏縣文峪鄉,南山腳到青山村火神廟,北達張前溝。 抱犢寨筑于山頂,周圍皆百丈懸崖,南門壁立千崗;西門兩峰對峙,僅隔一米多寬的狹谷;東門右側有“斷山壕”,屬“一夫當關,萬人莫克”之險。山上有泉冬夏不竭,有林茂密可以遮日,故屬易增難攻之地,為豫西名寨之一。 寨上有天然石洞名“過風雨”。洞內原塑有一位懷抱牛犢、白面無須的神像“抱犢真人 ”,故洞又名“抱犢宮”。傳說當地一牧童常年在山上放牛,愛牛如命。一日,牧童帶牛困在斷山壕的絕壁上,上下不能,無意中發現靈芝仙草,人牛食后皆飄飛成仙,抱犢山即因此而名。又傳此牧童前身是飼養太上老君所騎青牛的童兒,只因塵級未了,貶下凡來。此時,老君正在欒川的老君山上靜煉仙丹。老君看童兒到凡世上仍是愛牛如命,心地善良,才暗關仙草,超度他返回仙界。 抱犢寨東門外,有一突兀山峰,峰上矗立一石筍,遠遠望去,五官俱全,鬢發可見,如 老翁樣,人稱“石老漢”。北門邊懸崖上也有石柱,似盤膝而坐的老婦,人稱“石老婆”。傳說二人是老君駕前守丹爐的童男童女,因私自婚配,偷吃仙丹,被老君神指點為老態后,又點化在這里,以看守山寨,保護抱犢宮不被淫邪侵擾。 寨北相對的山名“望牛嶺”,是真人當年放牛時,居高望牛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