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月中旬之后,在南美產量較預期改善,進口關稅流傳下降、北非局勢動蕩的利空帶動下,油脂連續大幅下跌,豆油又回到萬元左右,油脂市場長期走勢是否出現逆轉?我們從農產品整體牛市、世界油脂供需格局、種植面積之爭、能源屬性和基金持倉角度來分析,為豆油長期走勢定調。 一、農產品仍處于牛市當中,長期走勢沒有改變 聯合國糧農組織2月初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已經連續第七個月上漲,并在今年1月份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世界銀行發表《糧食價格觀察》報告,報告稱截至2011年1月底,國際食品價格指數比上年同期上漲29%. 從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階段來看,農產品價格目前仍處于上漲的過程中,還沒有達到大牛市的終點。2月21日,中東和北非的緊張局勢讓股市和大宗商品大幅調整,但是農產品牛市的長期趨勢還沒有改變。我們認為,世界經濟的復蘇和流動性回收的緩慢,依舊是包括農產品在內的大宗商品的牛市基礎。 進入2011年,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令人鼓舞。發達經濟體復蘇勢頭良好,美國制造業連續5個月增加,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領先指標繼續攀升至112.3,說明經濟的復蘇動力會延續。歐元區制造業PMI從1月份的57.3上升到59,為自2000年6月以來的最高,2月的服務業商業活動指數從1月的55.9上升到57.2,為自2007年8月以來的新高。日本央行的公報稱日本經濟正在逐漸擺脫復蘇停滯狀態,并首次上調對經濟景氣的判斷。而新興經濟體和資源類國家是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引擎。世界經濟的復蘇,必然會加大對農產品的需求。 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新興經濟體為控制通脹而采取緊縮貨幣政策,但是在發達國家沒有采取緊縮政策之前,世界市場上的資金依然相當充裕。而在發達國家,食品開支僅占居民總開支的很少一部分,農產品價格上漲對物價的影響很小,因而發達國家沒有緊迫感回收流動性,相反,為了經濟的持續復蘇,發達經濟體更傾向于寬松的貨幣政策。流動性回收的緩慢,農產品的金融屬性依然彰顯,農產品牛市的格局沒有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