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養禽業方面的應用 禽用中草藥飼料添加劑較早記載見于明代《衛生易簡方》一書“養雞鴨,用土硫黃研細,用飯拌勻喂,喂不數日即肥”。次后許多古農書均引用該方,至今在一些農村地區仍有用硫黃拌飯喂雞的習俗。但硫黃含硫量較高,并常雜有砷、鐵等雜質,易在雞體內蓄積殘留,不宜長用。(豳風廣義》、《衛濟余編》、《三農紀》等古書中還有用麻子喂雞促進產蛋的記載。外向型養禽場使用中草藥飼料添加劑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3.1 防病治病 外向型養禽場多為集約化飼養的現代化養殖場,飼養密度大,防病治病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近二十年來,養殖場中常用土霉素、莫能菌素、氯苯胍等抗菌、抗蟲藥物作為添加劑長期使用,雖然規定了一定的上市前停藥期,但禽肉和禽蛋中仍有一定量的藥物殘留。使用中草藥添加劑防治禽病,是克服這一弊端的有效措施。中獸醫觀點認為,禽病多濕熱,所以防治禽病的中草藥組方原則以清熱、解毒、燥濕為主。針對白痢、大腸桿菌病、葡萄球菌病、曲霉菌病、霍亂等細菌性疾病,常用藥物有黃芩、黃連、大黃、穿心蓮、苦參和藿香等。針對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禽痘等病毒性疾病,常用藥物有板藍根、大青葉、金銀花等:對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伴有呼吸道癥狀的疾病,可再選用柴胡、蒲公英、山豆根、射干、桔梗、貝母和紫菀等止咳、平喘、化痰的藥物。由于禽的消化能力較差,中草藥粗纖維含量較高,雛禽或病禽對藥物的消化利用率較低,故對病禽或雛禽宜將中草藥煎成湯劑添加在飲水中使用。 3.2 促進產蛋 蛋的形成,一方面依靠母禽卵巢功能的正常,另一方面依靠母禽攝入足夠營養。中草藥促進母禽產蛋的用藥原則主要是補腎安神、消食健脾,常用藥物有小茴香、羊紅膻、酸棗仁、遠志、黃芪、松針粉、桐葉等。 3.3 提高禽肉和禽蛋品質 通過添加的中草藥中的某些成分,改變禽肉或禽蛋蛋黃的顏色,或增加禽蛋中某些對人類健康有益成分(如維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或將某些藥物富集于蛋中以便于人類服用,是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在養禽業中的一個應用方向。市場上的富硒蛋、高鋅蛋、藥蛋等保健蛋,深受消費者歡迎。常用藥物有丹參、海藻、昆布、胡蘿卜、辣椒、萬壽菊、金盞菊、紫菜、麥飯石和沸石等,這些藥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及其它對人類有益的營養元素。 3.4 抗熱應激 集約化養禽場,尤其是養雞場,由于飼養密度大,夏季禽舍隔熱、通風條件差,往往導致禽的采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甚至出現死亡等熱應激現象。使用中草藥添加劑改善機體內環境、提高機體對熱應激的感受能力,是抗熱應激的有效措施。根據熱應激綜合癥的發病機理,中草藥組方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4.1 清熱:清熱降火可選用石膏、荷葉等藥;清熱解毒可選用板藍根、蒲公英、穿心蓮和白花蛇舌草等藥;清熱涼血可選用生地、白頭翁等藥。 3.4.2 鎮靜安神抗驚厥:鎮靜安神可選用延胡索、酸棗廠和遠志等藥;抗驚厥可選用鉤藤、僵蠶、菖蒲和地龍等藥。 3.4.3 調節代謝和免疫功能:調節代謝可選用海藻、黨參、五味子和麥冬等藥:調節免疫功能可選用黃芪、大棗、淫羊藿、補骨脂和女貞子等藥。 3.4.4 健胃消食:可選用山楂、麥芽和六曲等藥。 4 在其它養殖業方面的應用 4.1 養蜂業 螨病、囊狀幼蟲病等是蜂的常見病。為防治蜂螨病等疾病,蜂農往往在蜂巢上噴灑抗生素制劑,導致蜂蜜中抗生素殘留較高,影響蜂蜜的品質。最近四川省蜂業協會與有關單位合作,研制出防治蜂螨病的中草藥制劑,經推廣使用,效果很好,所產蜂蜜符合進口國要求。 4.2 水產養殖業 雖然早在明代即有用中草藥防治魚病的記載,但以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形式在水產養殖業方面的應用的歷史較短,目前僅有少量關于促進魚類生長,治療魚細菌性腸炎、甲魚白底病的應用報道。因為中草藥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易蓄積殘留等優勢,在外向型水產養殖業的應用具有廣闊前景。建議水產養殖專業技術人員和中獸醫醫藥人員加強合作,大力開展魚用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研究,促進我國外向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