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常規的漁業管理措施未能有效改變魚類資源衰退及被過度捕撈的局面,加強市場監管,阻止非法來源的水產品進入國際貿易,正逐漸成為國際通行的促進世界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手段。 記者從農業部漁業局了解到,從全球看,阻止非法來源水產品進入國際貿易的力度在未來幾年將持續加大,將有更大范圍的水產品被一些國家和地區納入進口合法來源查驗。我國也或將擴大進口水產品的查驗范圍。 2010年,我國在加強進口水產品合法查驗的同時,漁業主管部門共為近2萬批次、貨值100億元的水產品出具了合法來源證明。 非法捕魚年收入逾百億美元 漁業資源養護和管理措施未得到切實遵守是目前世界各國致力解決的難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全球9000萬噸捕撈產量中有37%進入國際貿易。而非法、不報告和不管制(IUU)捕魚的年收入高達100億至235億美元,占全球捕撈業產值的11%至26%。 資料顯示全球70%具備商業價值的魚類資源處于衰退或被過度捕撈狀態。 作為常規漁業管理措施的重要補充,通過市場監管阻止非法來源的水產品進入國際貿易,已逐漸被有關區域漁業管理組織認同。1993年,養護大西洋金槍魚國際委員會率先對藍鰭金槍魚實施合法捕撈證明制度后,其他國際組織紛紛跟進。這一制度的基本特點是對捕撈產品進行合法來源認證,未經過認證的產品不得進入國際貿易。 擴大查驗范圍是大勢所趨 記者被告知,加強市場監管,阻止非法來源的水產品進入國際貿易的措施在未來幾年將持續加強,鯊魚、魷魚等產品將逐漸被國際漁業管理組織納入合法來源認證范圍。 自2010年起,歐盟成員國和智利等開始對更大范圍的水產品實行進口合法來源查驗。 2002年起我國連續9年位居世界水產品出口第一。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的開發和來進料加工產業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主要水產品進口國,我國是國際漁業管理領域重要的成員,也是重要的水產品出口國和進口國,將有義務擴大進口水產品的查驗范圍,為世界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據了解,為履行市場國義務,用國際通行的有效手段打擊IUU漁業,2010年,農業部與海關總署發布聯合公告,規定自2010年7月1日起,進口藍鰭金槍魚等4類、13個稅號的產品必須持農業部出具的通關證明方可通關。這一措施強化了我國漁業主管部門在水產品國際貿易監管方面的職能,有效阻止了IUU產品進入我國市場,提升了我國作為負責任漁業大國和水產品國際貿易大國的形象。 為避免市場國實行的水產品合法來源進口查驗影響我國水產品國際貿易的正常進行,我國漁業主管部門還對內積極開展培訓、建立產品合法來源追溯機制,對外與有關市場國密切合作,保證了我國對歐盟、智利等國水產品出口的順利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