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實現新跨越,貿易總額從120.1億美元增長到203.7億美元,增長69.6%,其中出口額從78.9億美元增長到138.3億美元,增長75.3%,出口額連續11年位居我國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連續9年位居全球水產品出口首位,產品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的持續穩步發展拓展了我國漁業發展空間,推動了漁業產業向規?;?、標準化、一體化邁進。各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外向型漁業不斷發展壯大,優勢出口水產品養殖區域布局初步形成,并帶動了漁用飼料、漁具開發、物流、加工機械等相關產業的一體化發展,有效拓展了我國漁業的發展空間,增加了社會就業,提高了漁農民收入。在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強勁帶動下,我國水產品加工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加工技術水平不斷升級,質量安全意識逐步加強,2009年我國水產品加工能力和總產量分別達到2209.2萬噸/年和1477.3萬噸,水產品加工業產值已占到整個漁業經濟產值的39.2%,達448.43億元,一批龍頭加工企業與名牌產品相繼涌現。目前全國共擁有產值過億的水產品加工企業近300家,獲得HACCP或ISO體系認證的企業千余家。水產品加工業提供直接就業崗位120余萬個,還對包括包裝、運輸、冷凍設施、輔料加工原料(添加劑、助劑)及餐飲、賓館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均起到了顯著的帶動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另外,“十一五”期間,我國進口供國內消費水產品的數量從65萬噸增長到148.6萬噸,增長128.6%,進口的產品種類不僅包括帶魚、鯧魚、鱈魚等大眾消費的經濟魚類,還包括三文魚、霸王蟹、龍蝦、鮑魚等名貴產品,極大地豐富了國內市場,滿足了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