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禽類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臨床特征: 在無毛或少毛處的皮膚上發生結節性痘疹病變(皮膚型)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形成纖維素性壞死性偽膜(白喉性)。 【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 潛伏期4-10天。 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分為"皮膚型"、"白喉型"、"混合型". 1、皮膚型 以冠、肉髯、眼瞼、喙角、腿部和身體的其他無毛處皮膚(如腹部、腿、翼下等)出現結節樣(痘樣)病變為特征。 病初為白色小結節→紅色丘疹→黃色或灰黃色大丘疹→相互融合形成干燥、粗糙、呈棕褐色大結節→脫落后形成灰白色瘢痕。 2、黏膜型(白喉性) 1以在粘膜表面出現潰瘍或白喉型淡黃色病變為特征。常發生于口腔、食道或氣管粘膜。○2痂塊不易剝離,強行剝離后出現出血性潰瘍面。 3假膜有時延伸至喉部,造成窒息死亡。 初期黏膜稍隆起→進而形成白色混濁結節→迅速增大→融合成黃色干酪樣壞死性假膜→變厚形成棕色痂塊。 3"眼鼻型"--結膜炎(紅腫、流淚、出血、失明等) 初期流水樣鼻液→變為黃色膿液→導致眶下竇炎→造成眼部腫脹(可擠出干酪樣凝固物質)→引起角膜炎→進而失明。 3、混合型: 除上述癥狀外,腸粘膜有點狀出血,肝脾腎常腫大,心肌有時可見實質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