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養豬 養豬技術 技術討論 查看內容

    未來農業產業化的出路

    1040 16 來自: 畜牧人網站
    簡介
    農業產化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是促進農業發展,增強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途徑,更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和諧社會的需要。
      農業產化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是促進農業發展,增強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途徑,更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和諧社會的需要。年來我國響起了農業產業化調整號角,實施了農業產業化調整的政策,但是農村的農業產業化怎么進行調整,農業產業化究竟出路何在?

      一、未來農業產業化發展出路

      筆者認為未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不是簡單的進行一些行業、規模、數量上的調整。如去年某農戶養雞50只,今年養殖80只,去年從事蔬菜種植的農戶較多,今年通過政策鼓勵從事養豬的農戶占絕大多數,這樣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產業化調整,也不是未來農村農業產業化調整的根本出路所在。筆者認為未來農村農業產業化調整的方向和趨勢必定是:通過政府、專業協會的組織和協調,把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生態食物鏈循環的有機模式,形成一個生態型、科技型、規模型、環保型、自然型、健康型的農業產業化基地,打造一個生態食物鏈周期型循環的生態農業產業化基地。如可以把玉米種植與養殖業結合起來。種植玉米可以養豬和牛,用牛糞和土飼養蚯蚓,用蚯蚓飼養土雞,剩余的豬糞、雞糞和分解物作為優良的有機肥料用來種植玉米,這正好是一個生態食物鏈條周期的循環,既無污染,又形成了一個農業產業化模式生態基地,這樣的農產品在沒有污染,促進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符合自然發展的規律,更符合了現代人們擁抱自然、回歸自然地強烈愿望,生態型、環保型、自然型、健康型的農業產業化調整模式必定是未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二、未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措施

      1、養殖的種類不僅僅局限在生豬、雞、鴨等小型動物。

      從未來市場行情分析,生態食草型的牛肉和羊肉將占較大比例,結合水稻、玉米種植面積較廣,稻草、玉米桿等牛羊飼料十分豐富的良好條件,應該建立生態型、科技型、規模型的牛羊養殖基地,以彌補養殖種類較單一的不足,促進種植業附屬品如稻草、玉米桿的有效利用。

      2、通過政府、專業協會的組織和協調,把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生態食物鏈的有機模式。

      通過政府、專業協會的組織和協調,把我鎮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生態食物鏈循環的有機模式,形成一個生態型、科技型、規模型、環保型、自然型、健康型的農業產業化基地,打造一個生態食物鏈周期型循環的生態農業產業化基地。如可以把玉米種植與養殖業結合起來。種植玉米可以養豬和牛,用牛糞和土飼養蚯蚓,用蚯蚓飼養土雞,剩余的豬糞、雞糞和分解物作為優良的有機肥料用來種植玉米,這正好是一個生態食物鏈條周期的循環,既無污染,又形成了一個農業產業化模式生態基地,這樣的農產品在沒有污染,促進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符合自然發展的規律,更符合了現代人們擁抱自然、回歸自然地強烈愿望,生態型、環保型、自然型、健康型的農業產業化調整模式必定是未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3、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堅決把發展農業產業化提升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來認識,增強緊迫感,樹立扶持產業化經營就是扶持農業,扶持特色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觀念。把農業產業化的思想意識充分傳達給農民,通過宣傳教育,技能培訓、考察參觀等方式真正調動農民參與農業產業化進程的積極性,讓農民成為我鎮農業產業化進程的主力軍,農業產業化只有真正做到農民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才能成為可能,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4、大力發展特色企業,通過特色企業,引導農民有組織地走向市場,有效克服農民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

      一是要把發展特色企業與培育區域主導產業結合起來。二是企業必須確定立足農業謀求發展的經營思路,避免不切實際盲目上項目,鋪攤子。使特色企業向大(帶動面大)、高(技術含量高)、長(產業鏈條長)的層次發展。三是要以工業化的理念謀求發展,運用工業生產的方法管理農業企業,以市場引導生產,以流通帶動生產。實行定點培植、重點引進,盡快培育一批特色企業,通過試點產業的成功,用實實在在的例子帶動人民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的積極性,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

      5、完善組織體系和機制建設。

      通過有意識地組建經濟合作組織、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銷售公司等,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諸環節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確保產業按照一體化的方向順利發展。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下大力氣抓好農副產品直銷市場建設,實現千家萬戶的分散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市場之間的有效對接。積極組建各類專業化中介經紀人隊伍,鼓勵更多的有經營才能的人參與到產業化營銷體系中去,實現農副產品的轉化增值。通過組織體系的完善,帶動基地建設,推動產業發展,最終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本文內容由 曹錦萍 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1

    支持

    超贊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donghaijun2009 2010-10-26 10:30
    很有道理。
    引用 wtmslm 2010-10-26 10:37
    不錯,說的很有道理
    引用 本真自我 2010-11-11 09:50
    說的很對,支持一下,改革才會不斷的發展
    引用 djwnhao 2010-11-13 17:55
    要靠龍頭企業帶動或專業協會運作,政府做好信息、行政服務即可
    引用 wyzdazhi 2010-11-13 21:38
    這確實是趨勢,不過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轉換如今的養殖觀念。
    引用 孺子牛- 2010-11-14 00:05
    回復 曹錦萍 的帖子

    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就看有沒有一個好的政府去引導組織了。
    引用 大地龍騰 2010-11-14 06:17
    太理想化了
    引用 qiuyb163 2010-11-14 08:14
    大手筆需要大智慧,注重生態保護和生態鏈的循環,發展生態經濟和循環經濟肯定是戰略性的發展思路,也正因如此,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養殖公司老板的智慧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
    引用 (渝)漁夫 2010-11-14 09:16
    看來 我一個農業出來的大學生 還是有創業前景的啊  我的巫山啊
    引用 亨利胡 2010-11-14 21:23
    政府的報告么?有見解。
    引用 healedlion 2011-1-30 18:33
    很深刻,很有見地,學習了
    引用 qj1106 2011-3-29 09:27
    支持一下,但是未來又會是多久呢?
    引用 吉翔 2011-3-29 09:30
    有道理。可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相當難啊。有些事情連溫總理都無能為力,沒辦法,國情決定的。
    引用 zhangpan 2011-4-24 17:58
    種養相結合,未來畜牧業,生態綠色安全。。。
    引用 Gzz803 2011-4-25 13:26
    不愧是吃筆頭飯,文章寫得很好,確實是宣傳政策的人,但是需要重溫近20年的中國農業發展史,可查看此文章agri-history.net/reading/060219.htm,(請在前面加www.,后面加.htm).
    引用 keenan 2012-11-28 15:53
    說得很好!就是看要怎么實現啊!

    查看全部評論(16)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3 10:2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泗县| 思茅市| 邢台县| 微博| 常宁市| 武强县| 朝阳区| 交口县| 全州县| 阿鲁科尔沁旗| 庆城县| 象州县| 佛山市| 宝坻区| 南岸区| 景东| 公安县| 南靖县| 抚宁县| 常德市| 林周县| 德江县| 彭阳县| 东安县| 泾川县| 桐柏县| 郓城县| 绥棱县| 麦盖提县| 建阳市| 遵义县| 乌兰浩特市| 赞皇县| 贵阳市| 胶州市| 阜宁县| 鄂伦春自治旗| 山阴县| 县级市| 河源市|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