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未來5-10年中國飼料企業的贏利方式,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通過價格提高來獲得。那么,如果大家都在打價格戰,利潤從何而來?答案只能是:來自于開源節流,開源靠經營,節流靠管理!那么,以下幾點就特別值得關注:第一,如果經營有問題,單純靠管理解決不了贏利問題;第二,通過加班或降低工資標準,向勞動力成本要利潤,這樣做的話,將產生更大的問題;第三,在價格壓力之下,企業如果試圖在原材料上動手腳,通過降低產品質量保利潤,等同于自絕后路。 姜汝祥在寫《中國企業如何突破“發展模式轉型”天花板》一文之前,曾經找過不少生產企業家問過一個問題:如果原材料上漲一倍,員工工資漲50%,你的企業能夠活下去嗎?回答是:那要看下游讓不讓漲價。如果讓漲價,那就沒有問題,如果不讓漲價,那活下去就很困難了。同樣的問題問下游的企業,回答是:那要看消費者或市場讓不讓漲價。事實上,今年飼料原材料價格漲幅不到20%,飼料價格比往年上漲約10%,很多飼料企業、養殖戶已經大呼“受不了”了。 這種情況清楚地表明了傳統增長模式的困境:我們都在談價格,而不是談價值。根據姜汝祥的介紹,中國民營企業(自然也包括飼料企業)所面臨的困境,其實日本企業在七十年代末與八十年代初都曾經碰到過,他們又是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日本企業的回答是:日本從來就沒有多少資源,所以,原材料與員工工資的上漲,本來就是日本公司面臨的正常競爭環境。日本專家甚至用一句話來總結說,這就是日本的宿命。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如何辦?解決方案是,敬畏客戶,開動腦筋,消除浪費。” 客戶價值決定企業價值。在終端產品市場價格波動頻繁,疫病防控難度加大,養殖成功率有所下降,養殖戶很難賺到錢的情況下,飼料企業倘若能夠在苗種、飼料、養殖技術、管理能力、疫病防治等方面提供個性化服務,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效益,肯定能獲得一席之地。但不少飼料企業甚少反思自身的戰略,對未來的發展缺少一種長遠的規劃。 飼料業進入高成本時代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就像魚粉、豆粕一樣,定價權掌握在別人手里,與其抱怨他人炒作,不如積極應對。在飼料生產中,生產過剩、搬運與庫存的浪費還是比較厲害,這當中可以節省不少成本空間。更大的浪費在于企業管理層面,姜汝祥概括出7大浪費:(1)偏離目標(價值定位)的行為;(2)不講投資回報率的行為;(3)沒有客戶細分的行為;(4)沒有獨特價值的行為;(5)不聚焦地域,產品與客戶的行為;(6)偏離有效產出的行為;(7)偏離員工滿意度的行為。這些浪費至少消耗了企業50%的利潤空間。 |